视频监控系统的高清化
古人云: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之外。知天命,方可顺应历史潮流。在古代,懂得历史发展规律的人才能左右天下大事。而如今放在企业里,知晓行业的发展趋势的人才能最终成为行业巨头。视频监控自诞生以来,已经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那么,作为安防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是否也像古人一样知天命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是什么制约了视频监控的发展趋势。
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清,看得清才是视频监控的硬道理
高清化
高清对于视频监控来说是重中之重,对于它的诉求,从未间断过。当传统模拟视频监控技术即将触碰到700线的极限的时候,对于高清的需求呼之欲出。不过,在国内高清存在的困难一直是行业内头疼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困难在于行业内对于高清的认识不统一。在国内大部分人认为达到800 电视线或者像素在130万以上,分辨率达到1280×960的摄像机就是高清摄像机。但实际上有很多标明为高清监控摄像机的参数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由于厂商的产品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目前在国内高清市场上各方的认知不一样,也就是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提出。上海市公安局出台了《本市视频安防监控用彩色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算是为高清的标准化开了个先河。
视频监控系统的平台化
其次,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视频监控的"包容性"必须大。视频监控的平台化,必将是其腾飞发展的保障。
平台化
你有多大的平台,你的人生就有多精彩。对于监控产品,平台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谓是:"二流的商家做产品,一流的商家做平台。"有了平台,安防产品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目前,有很多商家在做产品做强以后就开始专研平台。那么,这个平台怎么做?
例如,远程联网视频监控技术就是视频监控平台里很好的一个技术。远程联网视频监控技术主要通过互联网络构建基本平台,监控视频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共享到后方监控平台,工作人员通过这个进行远程监控。如国内有些公司就专门针对银行推出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在ATM机等特殊金融场所,没有工作人员在身旁的情况下通过远程视频语音监控来对客户进行服务。如遇到分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系统可选择直接联系总部对客户的问题进行解答。这项技术不仅使银行金融安全更上一层楼,而且客户服务满意度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化
网络是人类未来必不可少的主题,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物联网的兴起。视频监控的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无论从单个监控设备的无线网络传输,到整个监控平台的网络共享都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
网络化
谈到网络化,得先从监控摄像机的无线网络链接谈起。监控摄像机的安装正确与否,关系到它的监控效果,这个业内人士都清楚。而传统的监控摄像机具有布线的困难,这往往会左右它的安装地点,从而影响到监控效果。随着网络的出现,以无线网络为传输渠道的监控摄像机应运而生了。这种监控摄像机一出现便被各家看好,原因在于它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监控摄像机的布线问题,同时还具有传统监控摄像机不具有的灵活的优势。监控摄像机的运用很广,因此,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根本不具有布线的条件,以无线网络为传输渠道的监控摄像机一出现,便填补了这一空白。
但是,由于无线网络监控摄像机诞生时间不长,加上无线信号不稳定等因素。短时间内难以普及。在现有市场上,如果无特殊需求,商家都还是会建议你去购买传统的模拟监控摄像机,这样既可靠,产品也多。
网络化,是未来视频监控无法回避的一个趋势。尽管现在的无线网络视频监控在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将来,只要解决了传输不稳定,监控不清晰等主要问题,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的发展将是行业主流的。
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
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最好的答案是寻求工具的帮助。让机器拥有智慧,那么人们就可以少干很多活。智能化,在视频监控中应运而生了。
智能化
智能化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广,目前用于视频监控领域的主要是智能识别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目前应用的非常广泛,在门禁考勤、视频监控等诸多领域都有应用。不过由于其技术门槛过高,在行业内的应用深度不够。举例来说,目前在视频监控行业内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有待提高。在智能识别中,只要人捂住自己脸部任意五官部位,识别就很有可能产生误差。如果这放在门禁考勤领域也许绰绰有余,但应用在视频监控摄像机里却达不到标准了。不过,这一先天劣势在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已经有视频监控开始选用人脸识别技术。如在银行的监控视频系统内,有的公司推出了针对VIP客户的识别系统。在银行的大厅内,监控摄像机在承担日常安防的任务同时,自动识别银行的VIP客户,通知相应的银行经理去服务。这样做最大的目的就是提升服务质量、尽量的减少工作上的失误。
智能化肯定是视频监控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谁率先完好的解决了智能化问题,谁就能占领先机。在未来,相信会有高度智能化的监控摄像机问世。
总结:
高清化、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构建了当下视频监控的主要格局。在现有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谁能够率先打破格局,锐意创新,谁就能主导未来的监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