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车联网千亿市场诱惑:仅不足两成服务供应商赢利
作者:王丽歌
时间:2012-01-09 09:05:04
早在2010年,很多汽车都配置了智能系统,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将是国内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而随着去年底国内各机构主导的车联网产业联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整个产业进入爆发前夜。
  任何人都可以驾驶汽车,车速飞快,不仅没有拥堵,而且不再发生交通事故……这并非是科幻大片里的场景, “车联网”将可能实现这一切。

  早在2010年,各大厂商就争相发布新车型,其中很多汽车都配置了智能系统,更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将是国内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由此形成的市场规模大约在2000亿元,相关产品带来的利润总额约为200亿元。

  随着去年底国内各机构主导的车联网产业联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整个产业进入爆发前夜。

  联盟涌现

  到过上海世博园“上汽-通用汽车馆”的人们,一定对科幻大片《2030》印象深刻,惊叹20年后神奇的汽车生活的同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那种理想的开车状态正一步步走进眼前的生活。

  车联网是一张能够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变成现实的“智能交通网络”。所谓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也提供综合服务。

  车联网产业链涵盖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网络供应商等多个领域。产业联盟的瞬间涌现将车联网产业的发展推向新高度。

  去年12月16日,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囊括了52家成员单位。

  10天后,“深圳车联网产业联盟”宣布成立。

  一南一北的两个联盟似乎印证了业界关于2012年是车联网进入爆发期的预言。

  早在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推动车联网、船联网的建设;去年10月,国务院在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中,提出两项涉及车联网关键技术的主题项目,就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

  去年4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信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11年8月1日起,“两客一危”车辆出厂前应安装符合规定的卫星定位装置,这意味着至少在客运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辆中,车联网产品将成为标配。

  工信部在其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也明确将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以推进汽车物联网产业的全面铺开。

  产业瓶颈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和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在国内已经具备了形成产业链的条件。

  在国家的推动下,汽车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宇通、福田等业内知名商用车企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了“安节通”、“车信通”等智能运营系统产品,试图在这一新型的市场领域争得一杯羹。最早加装G-BOS系统的苏州金龙已通过运营得出节油数据,平均油耗可下降5%。

  卡车领域也已经有车企尝鲜,陕汽推出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打破了中国重卡行业传统用户服务模式。

  而在乘用车领域,目前几乎所有的中高级车都配备了车载智能技术。凯美瑞的G-BOOK智能系统、上海通用旗下多款车配备的安吉星系统(已发展到第八代产品)、比亚迪E6实现了通过苹果或安卓系统手机终端遥控开/关锁、开启空调、随时了解到车辆当前位置以及和自己的距离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在国产乘用车中,超过30%的品牌车型已经配备不同性能的汽车移动网络应用平台。

  赛迪顾问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2400亿元,车联网设备是其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但相关企业近期赢利前景却不容乐观。按照iSuppli汽车研究领域首席分析师的估计,目前仅有15%的车联网服务供应商能够获得赢利,即便是到了2013年,这一比例也不会超过一半。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现在车辆与互联网联结已初现成效,但要扩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国内实现广泛应用,目前还难以给出准确的时间表。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何积丰教授对一些现实问题产生了担忧,“现在各地政府的任何投资都考虑GDP回报,物联网项目虽然能够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往往不可能在短期产生GDP甚至赚不到钱,可是车联网项目又需要大笔资金,这就形成了矛盾。”

  在技术、标准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层面上,车联网的发展遇到诸多瓶颈。但仍有企业对此表示乐观,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玉峰便认为,从2010年开始,车联网市场正在以每年20%~60%的速度增长,而这一增长态势将至少持续5~10年时间。
上一篇:高科技仪器亮相“两会” 参会人员身份识别变简单 下一篇:摩托罗拉系统“全球创新及解决方案中心”全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