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成都市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力构建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的立体公交系统。记者昨日从市交委获悉,今年成都市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公交的发展,年内将新增2000辆公交车、新开50条以上支线公交线路、建成4000个电子站牌覆盖主城区。
今年继续加大运力投放力度
加大公交运力的投放力度,为市民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公交系统,这是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公交运力投放力度加大了,但由于同期客流需求增长迅速,高峰时段城市核心区域乘车拥挤依然突出。”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运行的公交车辆超过7000辆,229条线路、绕城内500米站点覆盖率76.4%,日均客流量370万人次。据悉,干线公交车内客流的极限值为每平方米8人,但目前大部分线路早已突破这一数值。
目前,公交路网的优化还在进行当中,城市外围区域和众多中小街道还存在公交盲点,“这些地方运力的不足,也使市民乘坐公交出行需求得不到满足。”为解决公交运力的不足,今年将继续新增投放运力2000辆。“干线公交线路将是新投放运力重点补充的对象,其中双侧开门的新型18米超大容量公交车将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拥挤情况,提高单车运输效率,同时也为开行二环路快速公交做好准备。”
预计到2015年,成都市将净增公交车8000标台以上,高峰期车内拥挤度降低到每平方米5人。公交线路开通将更符合市民的出行需求,大容量快线公交得以在主要交通走廊上全部覆盖,普通公交在城区具备开行条件的道路上全部覆盖,日均载客600万人次,分担率达到30%。
年内力争电子站牌全覆盖
除了在运力上加大投入以外,公交便民服务水平也将在今年有所升级,其中口碑颇好的电子站牌还将扩大覆盖范围。目前,成都主要街道上已建成500块电子站牌,而年内市公交集团还将建设4000个电子站牌,力争达到电子站牌全覆盖,并进一步扩大电子站牌数量和功能。同时,电子站牌全天候用电的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
“现在绝大多数公交站台都有唯一的GPS编号,该编号被标注在站牌上。”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市民记住常常乘车的编号,在“公交快信”手机客户端或者登录网站www.10628106.com,输入该编号就能查询公交车何时到站、公交车换乘以及IC卡余额等信息。据悉,公交集团还在研发互动网站应用。届时,市民将可以通过网站实现线路查询、在线投诉咨询。以后,公交电子站牌也将增设无线上网功能,甚至在公交车上都能实现无线上网。
公交优先 就是百姓优先
发展公交 就是发展民生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发展公交,就是发展民生。”昨日,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主持召开有效扩大公交覆盖面工作汇报会,专题研究缓堵保畅工作。他强调,公共交通是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要突出公益性,切实加大投入、创新举措,有效扩大公交覆盖面,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公交日均载客400万人次,分担率达24.1%;营运车辆7350辆,万人公交车拥有率16.1标台;公交线路229条,基本形成“骨、干、支”三级常规公交网络格局;启用公交专用道43条,双向总计438公里,高峰时段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由每小时12公里提高到17公里;二环路以内的公交站点300米、500米覆盖率达到94.2%和99.9%;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全面投入运行,行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但这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听取工作汇报并与大家认真研究后,黄新初说,公共交通是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推动城市缓堵保畅工作的重要举措。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发展公交,实质上就是发展民生。公交优先一定要体现公交的方便性,让群众能就近、就便乘坐;一定要体现公交的快捷性,让群众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一定要体现公交的经济性,让群众能享受到惠民成果;一定要体现公交的优质性,让群众出行能更加舒适。“我们发展公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体现它的民生性,突出它的公益性。”
“当前,要进一步抓好有效扩大公交覆盖面工作,使公共交通真正服务人民,使人民群众真正受益。”黄新初强调:一是规划要落地。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不仅是公交部门的事情,要做到多部门联动,规划先行,提前谋划好线网、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路权要优先。进一步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并通过严格执法确保公交车的路权。三是线网要优化。“骨、干、支”三级常规公交网络要真正实现干线快捷、支线扩大。四是票制要创新。继续推行IC卡在一定时限内多次免费换乘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积极探索公交、地铁“一卡通”等举措。五是政策要扶持。政策要向公共交通倾斜,向公交企业倾斜,向一线员工倾斜,进一步服务好公益事业。六是宣传要推动。要让群众知晓公交优先带来的便利,增强公交出行吸引力。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和必要的运营补偿机制,切实增强公交职工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优先选择公交出行;要进一步健全公交成本审核制度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发展公交,我们看的是相关单位的行动,要争取赢得人民群众的口碑。”黄新初说,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大投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加快构建“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的立体公交系统,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