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点菜”下单,相关部门按单“做菜”,社保机构作为前台,将这些做好的“菜”送到市民手中,这种把政府公共事务服务集中于一个平台办理,让市民通过一张市民卡尽享政府提供的各类公共事务服务的政府服务新模式,被有关专家称为“嘉兴样本”。支撑这种政府服务模式的关键,就是嘉兴市自2004年启动建设的“嘉兴市民一卡通”项目。前天,该工程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科技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住建部专家验收委员会验收。参与验收的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实践成果在全国中小城市具有很强的示范推广意义。
“嘉兴市民一卡通”项目启动于2004年,主要目的是在整合全市有关公共事务部门资源的基础上,推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全市统一和唯一的信息网络平台,使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信息网络实施阳光行政和高效行政,保障市民便捷有效地办理个人事务;使市民凭一张市民卡就能在自己的工作区域、生活区域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公共事务服务。
自2009年起,项目进入二期建设阶段。经过三年不懈努力,项目业主单位市社会保障事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系统建设规划,逐步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其中,信息交换平台在一期建设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来自公安、社保、民政、卫生、市民卡等部门和单位的市民个人公共事务数据已经实现常态化交换共享;由卡运行管理、清分结算、综合服务三大平台构建起的市民卡系统运行平稳、功能全面,有效地支撑了市民卡的各项应用;市民卡已经将医保卡、借书卡、公交卡、诊疗卡、会员卡等各类卡的功能集于一身,全面实现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商业便民等四大功能,“一卡多能、便民利民”业已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从2010年开始批量发放市民卡以来,市民卡已完成制发100万张,发放范围覆盖全市域,发放对象涵盖了本地户籍和新居民,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市民卡的便利和快捷。随着发卡量的上升,相关的配套服务和市民卡本身的服务功能都在不断扩容。依托政府和社会资源构建的市民卡中心网点、代理网点、政府基层网点三级服务网络星罗棋布、遍及城乡,网点数已经突破100家;基于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的客服中心、服务网络、短信平台、自助终端等服务方式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实现了市民卡的全天候、全时段服务。
按照“双芯片、双规范”设计理念制作的市民卡,凭借住建部城市互联互通密钥体系和技术规划,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与异地公交领域的互联互通应用,凭借人社部卡密钥体系和技术规范,率先在省内实现了异地实时刷卡结算。这些建设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嘉兴市民一卡通”项目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与此次评审验收的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潘利华教授向记者表示,“嘉兴市民一卡通”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转型的决心和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通过市民卡这个载体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政府公共事务经办职能逐步整合到“市民一卡通”一个平台办理,到各种公共事务信息的归并共享,再到政府服务的释放、延伸、拓展,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验收过程中,由住建部、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内部分“一卡通”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仔细观看了系统演示,听取了项目报告,审查了文档资料,并对系统进行了严格的现场功能测试。经过质询和讨论,验收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如期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是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的自主创新成果,具有创新性和示范作用,项目中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借鉴,值得推广,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具有很强的示范推广意义,同意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