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29日,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与欧盟驻华代表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欧盟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讨会”在北京亮马大厦召开,来自欧盟和国内的专家在会议期间介绍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典型案例,交流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农产品加工品的政府监管以及企业质量控制方面的信息。
国际合作司刘英杰副司长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欧盟针对20世纪90年代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食品标示与可追溯法案。目前其在食品的标示与可追踪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识别、预警、限制、召回、管理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中国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一些可以分享的经验和教训。他强调,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食品安全,如《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些法律成为了我国加强食品管理包括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坚强保障。此外,农业部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李振中副司长在会上介绍了我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有关试点工作正在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肉类和蔬菜的来源追溯难题。他强调,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与欧盟驻华代表团共同举办“中国—欧盟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讨会”,旨在交流中欧在农产品安全管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的最新信息及具体做法,探索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潜力,积极促进双方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相关领域发展。该项活动的开展,将为中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借鉴,也会对促进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商务部、质检总局、农业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