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访单霁翔:故宫借物联网技术保安全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2-03-09 09:03:30
中新网3月8日电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就故宫文物保护、安防、经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以书面形式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采访。

   中新网:您之前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多年,请问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是否有“维护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等说法,故宫会不会有类似情况出现?

   背景:最近,一些地方以“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等名目,拆毁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物报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该发言人表示,所谓“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等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也违背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他说,凡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各类建设性活动和保护维修项目等,都必须严格遵循文物工作方针,依法报批。对于违法损毁或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的行为,必须依法处理。

   单霁翔  故宫不会出现类似情况。故宫博物院在完成《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近日《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已经正式委托专业部门编制,即将启动。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安排年度文物建筑修缮,一如既往地坚持进行科学严格的设计、论证和施工。继续加强修缮过程中的管理,加紧做好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报告撰写和出版工作,加强科研意识、课题意识。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故宫修缮工作已经进行常态化修缮阶段,要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优先设计、修缮存在严重危险隐患的、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更好发挥社会功能的建筑。今后不但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大修,还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岁修,注重日常的保养和维护。

   中新网:您之前透露,目前故宫已经启动了安防设施的改造工程,预计2013年竣工。可以透露这些改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么?改造过程中是否会影响游客参观?

   单霁翔  故宫现运行的安防报警系统是1989年筹划设计,1992年开始施工至1998年1月1日通过了公安部检测中心检测,并经国家文物局组织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新快,目前运行的报警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安全防范形势的需要,经多轮次的专家论证后,2008年10月我院完成了立项、招标等工作,工程于2009年11月正式开工,工期为4年,预期在2013年11月完工。

   截止到2011年12月,施工单位已安装完成的前端报警设备约占总工作量的60%,已投入正常运行的区域有城墙周界防范、神武门城楼、会典馆、斋宫、诚肃殿、景仁宫、养性殿、阅是楼、保和殿西庑等。

   截止到今年年底,计划将珍宝馆区及东六宫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规范要求的一级风险部位防护手段,除室内安装报警器外,还在室外设置周界报警建立纵深防护体系,并配有图像及声音复核手段,监控图像覆盖范围有较大提升。

   系统的设计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的,结合故宫的特点,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的法规,注意与古建原貌协调和不破坏历史信息,使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化、合理化。

   系统的建成将达到防范严密、性能先进、实用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故障率低、寿命长、性能价格比合理,综合性能及系统工程技术指标均应达到国家标准和一级防护要求。

   另外通过系统改造加强薄弱的部位实体防护,对故宫工作人员进出展室、库房及重点部位实行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白天对开放地区一些部位,可以根据需要对所发生的情况,进行全程图像监控。夜间可利用黑光技术或其它辅助光源,室外摄像机图像质量可提高至清晰辨别人与物体,对重要通道及室内利用辅助光源图像质量基本达到录制取证的需求。防盗控制由单一的室内扩展到室外,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周界报警和局部的外围预警,实现国家规范要求形成纵深防护体系。值机人员将可以全天候的对各种报警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报警现场所反映的情况,并在2秒钟的时间内做出准确报警判别,自动联动切换时间不小于4秒钟,为及时捕捉犯罪分子赢得宝贵时间。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配合,使技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故宫安全防范系统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在安防设施改造过程中,将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对观众参观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的安防改造项目实施完成后,故宫的安防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但是安防水平的提升需要永不停滞地开展,要及时保持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更新。也就是说,在实施这一阶段安防改造工程的同时,就要研究进一步升级完善的方案,要努力通过“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安全保卫的科技含量,实现对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安全的多种手段、多重保障、全面覆盖。现在已经着手研究今后的提升方案。

   故宫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手段必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但需要一流的设施,更需要一流的管理。不但要加大资金投入,还要加强全体人员的素质,提升安全保卫等级,更新安全保卫理念。

   中新网:故宫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请问在藏品的保管、防腐蚀等方面情况是怎样的。尤其是很多公众难得一见的藏品。

   单霁翔  经过故宫博物院这么多年的努力,馆藏文物特别是馆藏珍贵文物的保管条件特到很大改善。特别是分别于1990年和1997年竣工的一期、二期地下文物库房,建筑总面积共21900平方米。文物库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电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消防系统、防盗系统、空调系统、文物运送系统、电脑网络系统等,共保管文物80余万件。

   但也应承认,在实现藏品保护环境的提升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类别多、级别高、价值大。其中相当数量的珍贵文物藏品对于保管环境有特殊要求。但是,故宫的文物库房使用年代久,与近年来一些新建大型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相比存在差距。文物库房的文物柜具、陈列展厅的文物展柜,不能适应文物保管和陈列展览的实际需要,不能有效地密封防尘、防震防爆。需要进行系统地、分批次地更新。为了提升文物藏品保管环境,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我们将分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中新网:故宫馆藏文物上百万件,但一些老百姓中间,一直对故宫“秘不示人”有抱怨。怎样才能让民众看到更多的文物?藏品易损是否是很多文物始终难以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主要原因?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堪称世界之最,馆藏文物不可能全都面向公众开放,在保护古建筑的前提下,观众可以欣赏宫殿殿宇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去年,院内展览共有45个,其中原状陈列展有15个,常设展览20个,临时性展览共有10个,基本能满足观众参观的需求。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来说,展出文物的数量只是众多指标中的一个,所占比例不能作为衡量展览水平或管理水平的依据,关键是要看展览的质量。当然,由于故宫博物院的特殊地位和它收藏的文物数量与质量很高,公众希望看到更多的精品文物。所以故宫过去和将来都努力采取措施把更多的文物藏品展示给公众,据我了解,现在每年展出的文物数量将近1万件,每年平均展览数量都在20-30个。而且,故宫每年都在各省市博物馆举办展览。此外,在故宫官方网站上还专门开设了网上展览专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为公众欣赏、了解故宫藏品提供新的途径。

   今后,故宫博物院还将开辟新的展厅,继续增加展示文物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故宫的南部将形成以午门、东西雁翅楼、武英殿和文华殿为主体的博物馆展览设施群。从展示文物数量和展览的水平上都会大幅提升。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文物是否能够展览还与文物本身的保存状况和保护需要密切相关,比如有的文物有伤况就不宜展览,有的文物正在休眠期也不能展览,还有的文物注定就没有展览的机会,就像清宫旧藏的28万件统瓷,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品,同样的一件碗可能会有上千件,就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展出。

   中新网:请问故宫每年获得的财政拨款是多少?中央财政设立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对故宫的扶持力度是怎样的?

   单霁翔  故宫去年的门票收入是6.5亿,全部上缴国库,每年按照事业发展需求编列预算。

   今后,我们要抓好重大专项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实际上我院的发展,面临大量迫不及待的硬性和软性需求。例如目前急需编制藏品保管环境与设备提升项目;急需编制安防技防工程持续提升项目;急需编制院容院貌整体环境改善提升项目;急需编制文物藏品科技保护水平提升项目,急需编制文物藏品和文物展品的防震项目等。仅举几例,还有很多。这些都不是小项目,都是重大项目需求。

   总之,为了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更多的项目储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提升方案,编制项目文本,做好项目预算,作为重大专项,去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使得国家财政继续不断加大对故宫保护投入的力度。

   中新网:您日前表示,建福宫将继续坚持公益性,并增加公众的参与性,建福宫不会成为公众所担心的私人会所。那么想请问,目前故宫的经营性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在不影响公益性原则上,故宫还计划开展哪些合理的经营活动?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拥有全国博物馆唯一的出版社,近年来不断发挥这一优势,出版质量和出版数量不断提升,今后仍将成为故宫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时故宫文化产品研发,突出故宫特色,配合每一次陈列展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文化产品,使更多的观众能够心满意足地将“故宫文化带回家”。

   在为观众提供文化产品方面,通过增强自身的软件和硬件实力,力图创造更优质的服务。一方面努力改善经营条件,为观众营造优良舒适的购物环境;另一方面加强经营人员的各类培训,提高服务素质。

   我院将经营网点规划纳入到全院整体发展中来。如重点建设的东长房观众服务区经营总面积近1400平方米,兼有餐饮、购物与休息功能。购物区汇集了目前故宫开发的丝绸、琉璃、陶瓷、漆器、木器、图书等几百款特色商品。故宫借助优秀企业的设计和加工生产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要求产品开发的元素必须来自于故宫文物藏品,产品的色彩、图案、造型、功能等方面要处处蕴涵皇家宫廷文化特色。

   中新网:开放区增加后,游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有人说在故宫吃饭很难,是否会引进新的餐饮企业?

   单霁翔  服务观众是博物馆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大量涌入的观众,对于故宫博物院的接待能力和质量是严峻的考验。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故宫博物院应该热情欢迎每一位到访的观众,尽最大努力为所有观众提供优质服务,需要进一步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开放参观的关系。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逐步调整、完善包括餐饮服务在内的各项服务设施,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特别是,我们十分珍惜此次端门地区的归属调整,端门地区的使用必须坚持公益性,坚持为观众服务。目前端门地区已经清退了商户,清退了临时展览,还端门地区一个清静、典雅的面貌。端门前的朝房和广场应主要用于为观众服务。下一步使用安排分为两步实施:一是首先实施为观众服务的一些应急措施,迎接今年夏季的客流高峰,以缓解午门区域客流压力为目标。二是同时考虑这一区域的整体规划,细致、合理地规划安排好整个端门地区的房屋使用。已经确定的是端门西朝房全部用作售票处、观众咨询中心等服务设施,东朝房是必要的管理部门办公值班场所。除了通过对端门地区的规划和使用,进行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包含观众咨询中心、票务中心及午门的安检、检票通道系统建设等,来改善午门地区的参观环境和秩序。同时一部分端门朝房用于观众咨询和对于特殊群体个性化接待和特殊照顾,准备残疾人轮椅和儿童车,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通行、便利使用、顺利交流而提供各种服务。总之,希望能为来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提供更加舒适、合理、周到、便捷的服务,使故宫博物院的公共服务达到更高的水平。

   中新网:在外界一些珍贵文物的争议事件中,有时会出现故宫研究员的名字。有人说现在不少藏家到故宫找专家鉴定,也是文物隐患之一。您对故宫专家参与社会文物鉴定如何看?是否有相关规定?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家文物保护管理单位,按照职责负责故宫文物藏品的鉴定,同时按照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提供公务性文物鉴定,除此之外,不承担对社会文物提供鉴定服务。因此,故宫博物院有规章制度规定,院内专家不得以故宫博物院的公务身份在社会上从事非公务文物鉴定活动,以及与文物拍卖、文物市场等有关的藏品鉴定活动。

   经过87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文物鉴定、古建修缮、历史研究、艺术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多方面成为业界翘楚,也产生了诸多业界顶级的专家学者,比如徐邦达、单士元、刘九庵、唐兰、陈万里、朱家溍、耿宝昌、郑珉中、杨伯达、张金英等等。而且,丰富的藏品、良好的研究平台也造就了一批近些年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他们将艺术理论、史料、宫廷历史与文物物证相结合,或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或深化了以往的研究,并且在国际上多次参加研讨会、讲学等,提升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与过去相比,故宫业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背景已经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过去凤毛麟角的研究生,现在已经在每个业务部门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了,而且博士生越来越多。自2006年以来,我院共接收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12人,其中11人为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为博士后。主要学习专业为中国古代史、艺术学、美术学、藏传佛教美术、材料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来院后在科研处、宫廷部、古器物部、古书画部、古建部及故宫学研究所从事相关业务工作。

   截止到2012年2月底,全院共有专业人员568人,其中正高级专业人员48人,主要从事文博和出版两个专业,其中出版专业共6人,主要为故宫学研究所、故宫出版社从事学刊编辑、出版编审工作;文博专业共42人,一部分为在科研处、故宫学研究所从事考古、敦煌学、故宫学的研究;一部分为在古书画部、古器物部、宫廷部、图书馆、文保科技部、古建部、古建修缮中心等从事专业研究工作;一部分为在展览部、资料信息中心从事展览策划、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我们的专家在做好本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我院自2006年开始在各大高校举办的“永远的故宫”系列学术讲座,至今已连续举办37次,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走出故宫,走上高校讲坛,体现了我院在专业研究上的水平,也在高校中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今后,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多创造机会,为他们搭建平台,使他们利用所学为社会服务,同时也展现我院的科研、科普实力。

   中新网:有评论称,故宫要改变过去作为“旅游景点”的习惯性定位,尝试向历史知识普及、文化教育的文博机构的定位转型。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单霁翔  其实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故宫不是博物馆”,即便买票进来参观,还有疑问,“这里是博物馆吗?”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身份极为特殊。一是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北京这座世界文化古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内容。在保护级别上,故宫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是故宫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是当今世界上观众来访最多的博物馆。

   我们体会到,参观故宫的需求是刚性的。故宫博物院观众人数的增加,是社会发展环境造成的。随着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必将持续增长,这是难以逆转的趋势。

   办好陈列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专业功能与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故宫的陈列展览水平和社会影响不断出现新的面貌,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希望故宫的陈列展览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就是突出文物展品和历史事件的关系,突出文物展品与原有环境的关系,突出文物展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总之,突出故宫独有的文化特色。去年在午门展厅举办的《兰亭特展》就是在这些方面的有益尝试,根据观众调查的结果,国庆黄金周7天接待了4万多观众,无论普通观众还是专家都从各自关心的角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配合展览出版的《兰亭图典》、《兰亭的故事》和研发的兰亭系列文化产品,也受到了欢迎。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来说,展出文物的数量只是众多指标中的一个,所占比例不能作为衡量展览水平或管理水平的依据,关键是要看展览的质量。当然,由于故宫博物院的特殊地位和它收藏的文物数量与质量很高,公众希望看到更多的精品文物。所以故宫过去和将来都努力采取措施把更多的文物藏品展示给公众,

   今后,故宫博物院还将开辟新的展厅,继续增加展示文物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故宫的南部将形成以午门、东西雁翅楼、武英殿和文华殿为主体的博物馆展览设施群。从展示文物数量和展览的水平上都会大幅提升。

   加强故宫博物院的专业功能和社会职能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在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方面。服务观众是博物馆的重要责任与使命。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切实感受到,参观故宫博物院是一种美好的经历,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为此需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实施首问负责、温馨提醒、咨询辅导、参观引导、提供资料、全天候讲解服务制度。

   在实现文化传播功能的提升方面。做好故宫出版社的图书和故宫文化产品研发,使更多的观众能够心满意足地将“故宫文化带回家”。继续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继续落实两岸故宫合作的“八点共识”,并通过邮件、视频等方式沟通,确认进一步的具体交流计划。

   中新网:您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期间,就有善待记者的美誉。这次又提出不防记者,想请问会不会担心对外宣传影响其他的业务工作?在信息公开、透明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单霁翔  社会的监督是保障故宫博物院的事业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舆论监督可以使我们更清醒,及时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主动增强故宫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故宫,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理解。要积极加强与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虚心听取媒体和公众对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对我们工作的批评,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将其作为改进工作、强化服务、提升水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以真诚、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赢得公众信任、赢得媒体支持。

   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宣传工作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内容,必须不断创新理念和手段,加强与广大公众的沟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宣传工作贯穿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各个环节。将故宫各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及时、全面、真实地向社会公布、公开,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继续加强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建设,使之成为宣传展示故宫文化遗产保护、发布故宫博物院工作信息的主要窗口,与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2011年初,故宫官方微博开通,可以更好地与公众进行互动,向公众介绍馆内藏品、对外展览、为听众答疑解惑。春节期间还举办了为庆祝故宫微博开通一周年,回馈博友系列活动,反响很好。

   此外,过去已经行之有效的一些措施还要坚持下去,例如,邀请院外相关领域专家或机构参与我院有关工作的咨询、论证和评审,出版《故宫博物院年鉴》、更加及时的举办新闻媒体通气会进行有关信息发布等。

   中新网:您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期间,就曾提交过博物馆安全防范方面的提案。请问此次两会上,您将关注哪些问题?

   单霁翔  已经准备了13个提案,其中有3个是直接与故宫有关的,这3个分别是建议制定《故宫保护条例》、《关于正确应对故宫博物院观众数量持续增长的提案》、《关于支持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提案》,其余的间接和故宫有关。

   我建议制定《故宫保护条例》,目前在法律层面上,对于故宫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与故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承担的历史使命并不匹配。通过专项立法,对故宫文物保护、古建维护、观众安全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控,并协调故宫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坚持整体保护、原状保护、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护主体和责任主体,构筑对于故宫进行分层次、分区域科学管理的法律防护网。故宫全年对游客开放,每年到故宫参观的游客已达1400万人次以上,这使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游客安全等方面面临空前的巨大压力,交通、安全等协调难度加大,有必要通过专项立法进行合理的调控。由于故宫地处北京市中心,对于故宫的整体保护不仅仅局限于紫禁城,还应该包括御史衙门、大高玄殿、端门等地点,以及太庙、社稷坛、景山等周边区域。近年来故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受到了持续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害,对故宫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护造成了诸多困扰,客观上需要在法律层面寻求救济途径。

   目前,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开展监测工作的要求,故宫已经启动了遗产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文物建筑、室外陈设、植物动物、环境质量、游客动态、安全防范、基础设施、馆藏文物、非古建筑、监测保障等10个方面内容。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必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因此建议国家文物局重点支持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在故宫博物院设立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国家重点科研基地。

   故宫博物院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双重压力,不但要提高文物保护的水平,同时还要做好对广大观众需求的监测和调查,提高各方面的服务质量。故宫观众数量的无限制增加,无论对于文化遗产保护,还是对于保障广大观众的文化权益,都是不明智的,应该通过科学监测,研究行之有效的调控办法。

上一篇:徐龙:打造“无线乡镇” 推动信息惠农 下一篇:易观智库: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额规模达7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