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记者14日从市卫人委获悉,《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正式经市政府同意,印发执行。“十二五”期间,我市卫生事业原特区内外一体化步伐继续加快,规划在华为科技城、沙井、平湖、葵涌、民治、龙城等6个片区要规划新建三级甲等医院,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主办引入国家级管理和技术队伍,鼓励建成非营利性医院。
全市卫生工作人员增长四成
据规划,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卫生事业各相关指标将有明显提高。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床位数由“十五”期末的2.03张增加到2.20张。全市拥有卫生工作人员67678人,比“十五”期末增长40.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231人,增长38.5%;注册护士21866人,增长50.0%。医护比1:1.0。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由“十五”期末的1.85人增加到2.05人。
每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分别达到3.4张、2.6名、每万人口拥有救护车数按管理人口计达到0.25辆,一体化发展明显改观。
原特区外新建固定捐血点
原特区内外除了优质医疗资源有明显差别外,公共卫生服务也有一定差距。例如,原特区外只有宝安区和龙岗区两个固定捐血点,且周末不开门,造成原特区外不少市民反映“捐血也很难”。“十二五”期间,我市卫生部门将合理布局全市捐血点,争取在宝安、龙岗及坪山、光明、龙华、大鹏新区各新建1到3个固定捐血站。
我市将加强由市急救中心和医院院前急救队伍组成的“120”急救体系,推进深莞惠“120”一体化,推动建立深港突发事件医疗救助联动机制,增强紧急救援能力。至2015年,每万人口(管理人口)拥有救护车0.25辆,合理布局急救点,完善院前急救的补偿机制。
常住人口期望寿命达79岁
至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1/10万、2.3‰、3.3‰以下,上述主要健康状况指标国内领先。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预期至2015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不低于30%,政府卫生投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6.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70元(常住人口),人均计生事业经费达到60元。以常住人口来计算,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
到2015年,户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6‰和15‰以下,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达到85%以上。至2015年,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85%和90%,三年为一周期的妇女病普查率达到60%,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市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5%。
市民挂号结算实现“一卡通”
“十二五”期内,我市将全面启用“居民健康卡”,实现持卡居民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挂号、结算和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一卡通”。推动分级诊疗、“社区首诊”;全面推行专科门诊预约挂号;重组医院工作流程,大力发展远程诊疗技术,促进市内外医疗机构之间交流与合作,构建科学合理就医体系。实施临床检测认证制度,促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同时,大力推行数字化试点医院建设,对市属单位医疗设备日常更新,加快推进市属新建医院信息系统集中建设,向信息化要效率。
完成14所医院立项建设
据悉,“十二五”期间将完成14个已立项开建的项目,包括滨海医院、新安医院、宝荷医院、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等,还将推进一大批公共卫生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