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副主任倪光南昨天在上海举行的“IBM云计算高峰论坛”上表示,借助云计算的蓬勃势头,中国信息产业将获得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发展的机遇。他预测,到2015年,国内相关产业链的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
倪光南表示,按照传统技术路线建立的数据中心,计算资源的95%被闲置,75%的能源消耗在与计算无关的设备上;而如果采用云计算模式,计算资源利用率可以达到60%,有效能耗能提高到接近50%。
倪光南说,传统IT领域被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Wintel联盟”垄断多年,许多人习惯于由视窗操作系统和英特尔芯片构成的信息终端。但在云计算时代,信息技术格局将发生剧烈变化——终端设备的重要性下降,硬件配置相对简单,更多的计算资源被集中到了互联网,也就是“云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最关心的将是“云端”服务的性价比,而不再是桌面电脑使用哪种软硬件。这种变化,使得“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摆脱最终用户对进口技术的使用惯性,部分、甚至全部使用国产IT技术。使用国产技术后,国内重要信息系统能做到更加自主可控。
倪光南透露,国内一些具有云计算特征的大型计算中心里,设备主机已开始使用国产技术。他还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90%的云计算平台都基于开源软件,事实上已动摇了微软等老牌IT巨头的统治地位。
当前,云计算被普遍认为是IT历史上继大型主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机遇。倪光南说,这一机遇15年才有一次。中国云计算已跨过了最初的市场导入期,现在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他认为,到2015年,国内相关产业链的规模应该可以达到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