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前,香港在很多商贸品的交易中只是一个过渡的“跳板”,其中自然也包括葡萄酒。大量进口葡萄酒进入香港,只是为了转销往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对于葡萄酒爱好者来说,这个集散地和世界上许多商贸港口一样,并没有什么差别。之后虽然香港本地的葡萄酒市场增长很快,但并没有形成特别的文化和气候。
一切开始于2008年2月。香港当时决定取消葡萄酒进口关税,从原来的40%降为零不征收任何增值税或商品服务税。这使得香港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系中首个葡萄酒免税港。相比之下,进口中国内地的葡萄酒每瓶要征收45%的关税;即使在英国,关税、增值税合计约等于葡萄酒价值的42%。
2009年12月,香港推出葡萄酒储存管理体系认证计划,全面覆盖了葡萄酒市场的各个环节,甚至延伸到零售、饮用及运输层面。至此,一盘大棋完整展开,香港希望成为继伦敦、纽约之后全球第三、亚洲唯一的红酒中心,而香港政府也出台了包括加强推广、吸引酒商、振兴红酒拍卖会等政策,并研究措施鼓励商界转工厂大厦为酒窖,推动香港存酒业发展。
免税的商机和品质保障使得香港的葡萄酒储存业迅速崛起,而首先跟风入场的是财力雄厚的大型地产商。香港兴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兴胜创建在2010年10月开业了其第一个葡萄酒酒窖,名为佳酿珍藏。这家酒窖位于沙田区,毗邻香港最大的跑马场,可存储陈年佳酿5000箱,采用无线电射频识别系统(RFID)管理。而现在正在紧密地执行扩建计划,以期储量翻倍以满足本地藏家和国际交易商的需求。
资本巨头和消费风向总是互相推进的。于是香港在近两年突然成为了葡萄酒爱好者的“圣地”,更有美名曰“红酒港”或是“东方波尔多”。
事实上,香港的传统消费以啤酒、洋酒(白兰地、威士忌)为主,葡萄酒消费的兴起要滞后很多。但近几年的增长可以用“爆炸”来描述。而香港利用其以往的国际影响力以及资讯和渠道网络,使得内地、澳门、台湾等地的葡萄酒产销企业汇聚在香港,碰撞出了别样的风味。
从去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与华人相关的葡萄酒品牌,都在香港设立了机构并展开营销宣传。
2011年全年香港累计完成葡萄酒拍卖22宗,涉及金额13亿港元,毫无悬念地蝉联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拍卖中心。其中去年9月举行的香港葡萄酒拍卖会上,一箱12支“Vosne Romanee Cros Parantoux”最终以73.2万港元成交,较之前估价高出近1倍,成为了天价红酒中的新贵。
香港能拥有一个如此红火的红酒市场,内地收藏家和投资者功不可没。“香港红酒市场相较内地,除酒税因素外,亦赢在其正版正货的形象。”香港红酒协会会长张耀成曾对媒体如此表示。相对于内地红酒市场对消费的辨识红酒素质的需求,在香港买酒尤其是高价酒,可以放心很多。
张耀成说:“用一个简单的比喻,香港现时每年平均要接待4000万内地自由行客人,而按照规定,每位客人可以从香港带1~2支红酒过关返内地,以每人买1支价值200港元的红酒计,已是80亿收入。”
此外,张耀成曾特别提出,投资红酒不等于买名酒,而整个红酒产业也不应只将目光集中于几个有名的酒区或酒庄。比如2008年产的拉菲,价格受炒家的影响波动巨大,尤其是几月前的大跌,令不少红酒藏家经历如坐“过山车”般惊险刺激。事实上许多中档的平价红酒更值得关注、品鉴和投资,例如拉图堡等。
香港红酒中心的地位已经初现,其资讯发达的优势和内地红酒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共同作用,使得香港开始负担起向内地市场输出红酒文化和红酒认知的功能。
红酒文化中最大的乐趣在于懂得分辨各类红酒的不同味道,这需要从不同的途径学习和实践,读书是一种最简单而重要的方法。而欣赏红酒在西方早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这种专业的品酒课程在香港的也十分红火,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和往来香港方便的内地人在香港系统地学习红酒文化,而高水平的品酒课程导师身价也水涨船高。
除了所谓的红酒常识和礼仪之外,红酒文化中的入门课程,便是学习如何挑选红酒。这是一项颇为系统而繁杂的知识,需要考虑价格、场合、对象以及自己的口味和身份等等。
事实上,如果能理解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大概就能理解源自法国的红酒文化了。
香港兴盛的红酒消费,在香港的中产阶级中培养了一批香港名酒鉴藏家,其中不乏公众名人。通常的观点会认为,红酒酒精含量较低,以及适度的健康作用是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但事实上让香港人着迷,撑起香港这个“东方波尔多”的,最终还是红酒的文化与潮流。
葡萄酒,与古玩、钟表、奢侈品一样,最终因为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而获得了繁荣。没有其他地方比香港,更适合这样一种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