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移动支付开启破冰之旅 市场发展尚缺引爆点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2-07-03 09:05:10
近期,电信运营商、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均陆续推出移动支付产品,虽然形态与支付方式不一,但均体现出了对移动支付前景的看好。以中国移动为例,在经历了漫长的准备期后,近期接连联合浦发银行和银联,推出了一系列移动支付产品。

  近期,电信运营商、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均陆续推出移动支付产品,虽然形态与支付方式不一,但均体现出了对移动支付前景的看好。以中国移动为例,在经历了漫长的准备期后,近期接连联合浦发银行和银联,推出了一系列移动支付产品。

  更有令市场兴奋的消息传出,移动支付有望理清长期以来困扰其发展的“标准之争”,13.56M将成为主流技术。此外,央行也开展了相关的准备工作,有望在年内提出我国移动支付金融标准体系框架。

  结合央行在近日发放的第四批支付牌照,有分析认为,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在多年的蛰伏后,终于要开启“破冰之旅”了。但鉴于目前移动支付发展环境未有根本性变化,及缺乏市场引爆点,移动支付目前尚未迎来本质性转折。

  游戏规则明朗化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此前在非公开场合透露,移动支付标准有望年内出台,并表示近场支付领域已经确定为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可以预计的是,游戏规则的逐步明朗为移动支付的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强劲的驱动力。

  随着标准的明朗,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系统在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定位也日渐清晰。野村综研咨询顾问方亮告诉《通信产业报》网,在移动支付领域,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系统各自优势十分明显,运营商具有无法比拟的网络优势与庞大的网内用户群体优势,而银行系统则拥有强大的清结算网络后台、商户渠道资源、支付业务能力上的巨大优势。

  “在产业启动阶段,市场还需要培育。有序合作将更能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形成合力。”方亮表示。

  但在市场成熟后,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的合作普遍不被看好,“在手机硬件普遍支持NFC时,银行也不需要借力了。”某联通支付公司人士坦言,“目前银行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实属抱团出海,培养市场。”

  更有中国移动支付公司人士表示,电信运营商的资金管理能力远远不如银行系统,且每笔移动支付收入的平均佣金要远远高于银行,“电信运营商在近场支付百分百无利可图。”在他看来,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移动支付,最终将统一到银联旗下,“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将只能是管道角色。”

  无市场引爆点

  中移动此次联合浦发银行和银联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均采用NFC标准,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中国移动和银联的标准已经统一,平台也搭建起来了,下一步要尽快把NFC的功能内置到手机中去。他透露,接下来双方将在50个城市进行试点。

  加上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联合推出的支付产品也将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点,有分析指出,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基数,将带动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

  易观国际此前发布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1.87亿户,交易额达742亿元,同比增长67.8%。该报告预计,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87亿。

  但在电信运营商和分析师眼中,至少在目前,这仅仅是一个“画饼”的数据。

  “这只能代表NFC成为事实上的近场支付标准,但如果中国移动和银联不能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形成移动支付大规模应用的示范效应,移动支付不会太快发展起来。”电信运营商人士陈志刚认为,在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尚未发生本质性变化的今天,密集发布的一系列移动支付产品将仅仅是产品,而“不代表某个趋势”。

  目前,移动支付产品零星且分散,无法形成移动支付的一个引爆点,并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以海外运营商为例,在移动支付非常成熟的日本,地铁闸机就是一个移动支付非常普遍与成熟的领域。

  对此,方亮也表示,日本移动支付以连锁商业业态为渠道拓展的主要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小额支付为支付业务的切入点,并围绕移动支付形成广泛覆盖、与其他支付方式相通的积分体系。这是日本移动支付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经验,也恰恰是中国市场所不具备的。

  “没有业务和渠道的切入点,没有培养成熟的移动支付消费习惯,决定了目前推出的移动支付及移动金融产品将较难在短期内形成用户规模。”方亮表示。

上一篇:四川绿色食品 物联技术追溯体系全国领先 下一篇:“芯片”IC银行卡在湖北已发行26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