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对话彭莱(Peter Lacy):智能城市发展之路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2-07-24 10:13:06
彭莱(Peter Lacy)是埃森哲公司亚太地区可持续性性业务董事总经理。在他刚携全家移居上海不久,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话题是有关《未来城市智能栖居》报告中的“智能城市”话题。这份报告由埃森哲、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Arup)、天际数字经济研究会(Horizon Digital Economy Research)与诺丁汉大学联合编制。

  对中国而言,智能城市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向和谐城镇化转型。

  彭莱(Peter Lacy)是埃森哲公司亚太地区可持续性性业务董事总经理。在他刚携全家移居上海不久,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话题是有关《未来城市智能栖居》报告中的“智能城市”话题。这份报告由埃森哲、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Arup)、天际数字经济研究会(Horizon Digital Economy Research)与诺丁汉大学联合编制。

  如何理解“智能城市”

  财新:为什么需要建设智能城市?

  彭莱(Peter Lacy):智能城市能真正解决未来城市面对的众多严峻挑战。

  我们对影响城市环境的趋势进行观察,高速城镇化是趋势之一。未来20年,世界范围内将出现500多个超级城市,居住人口数以百万计。其中许多城市会在亚洲、中国出现。我们所看到的城市,在自然资源、能源、水、废弃物、食品可获得性、交通运输系统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自然资源。同时,城市之间为了资本、人才、投资,在相互竞争。在此背景下,“智能城市”、“技术推动型城市”,或者说那些借助信息传播来联结基础设施、维系电子环境、优化居民居住体验的城市,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财新:“智能城市”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何向大众解释它,让人们去真正理解它?

  彭莱(Peter Lacy):智能城市的含义非常广泛。我们这个报告更多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阐释智能城市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苹果商店(App Store)的概念与智能城市很像。苹果设备制造商为最适合的第三方开放技术平台,便于他们能够进行技术与应用创造,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这一点与城市的作用非常相似。我们的报告中指出,利用城市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ICT)中的公共数据创造出信息产品, 比如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了解城市各个区域的停车位信息, 提前给市民和出租车公司发送暴雨预警等等,能给市民带来很多便利,而且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丹麦估计,对公共数据的商业再利用每年可创造8000多万欧元的效益,其中社会效益约为1400万欧元,估计其中70%的效益来自私营部门。同时,欧盟委员会估计全欧公共数据访问潜力可达270亿欧元。因此,城市和政府需要创建数字价值链治理架构和监管环境,鼓励对这些公共数据进行合理利用,为市民谋福祉。

  财新:很多人已开始知道“智能城市”这个概念。有人认为,技术变革不断推动智能城市发展。您认为技术将对智能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吗??

  彭莱(Peter Lacy):智能城市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它像一条金线一样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新型数字经济串连起来。社交媒体、互联网、云计算、传感器和移动电话正在构建智能化或数字化基础设施,且每一年都在不断强大。

  不过,对单纯以技术为驱动的智能城市项目,我们应该非常小心、保留质疑。最有价值的驱动力是通过可持续的智能城市实现经济发展,通过关注市民、找寻适宜的技术、建立合适的合作平台来实现。

  对城市、对创造价值而言,最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性、宜居性,并具备对投资的吸引力。你需要始终关注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可持续地发展经济。对中国而言,则是和谐且可持续地发展。

  智能城市在中国

  财新: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建设智能城市的意义在哪里?

  彭莱(Peter Lacy):对中国而言,智能城市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向和谐城镇化转型。因为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从农村到城市的平稳转变成为可能,并帮助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型、出口型发生转变。

  新的模式不必依赖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未来的城市将解决中国和谐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随着GDP的飞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发展世界有目共睹,但也面临可持续性发展的巨大挑战。比如,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意味着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效率还有很多努力空间。如颠覆传统能源体系的微型电网,它可以为电力车辆、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提供动力。

  中国是全世界特大城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它有机会在城市扩张的相对早期阶段,来实现智能基础设施。这将不仅让和谐的城市化得以实现,而且使中国的城市,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具有竞争力。

  财新:现在中国和全球的一些城市已经在实施一些智能城市项目,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如何从小范围实施走向大规模应用?

  彭莱(Peter Lacy):首先是总体规划。也就是要综合考虑创建智能建筑与实体建筑的融合,考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然后整合成条理清晰、彼此协调的总体图景。在这个图景中,“智能城市”不仅与城市发展战略一致,并且切实服务于其中的市民。

  我要讲的第二点正基于此:以人为本。常见的情况是,城市发展被盲目追逐技术驱动,这是很危险的。真正应该重视的是与市民本身相关,应该是城市的新设施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服务于市民。

  第三是高效的协作。城市领导者不仅要知道如何领导城市,更应该重视如何与企业合作,如何建设一个不断提供新服务、新解决方案的良好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解决方案往往涉及不同行业、多个价值链。

  财新:这篇报告中提出构建智能城市是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目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彭莱(Peter Lacy):智能城市的建设是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每个城市必须探索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依据衡量城市发展相关影响的指标和规划确定其优先发展事项。城市将不断获得项目中的经验教训、发现新的投资机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回应不断变化的优先工作事项, 智能城市的建设没有终点。

  财新:埃森哲在全球参与了多个智能城市项目,请介绍一下此方面的情况。

  彭莱(Peter Lacy):埃森哲曾经参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项目。这个项目有一个由20家公司组成的顾问小组,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筑等领域。这个小组不仅负责设计阿姆斯特丹的总计规划,而且制定了百余个行动提议,涉及电子车辆、智能能源、高效管理废弃物价值链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的领先城市,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价格更合理的服务。

  在亚洲地区,埃森哲曾与日本、新加坡、中国有过合作。比如,在与离东京1小时车程的富士,我们曾与松下公司一同参与联通城市绿色战略规划。一开始我们就采用了真正先进的新兴技术,为该市设计了联通实体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

  财新:在中国,埃森哲将为智能城市做怎样的努力?

  彭莱(Peter Lacy):就中国而言, 我们希望结合中国的本土创新与全球最佳范例,在未来二十年帮助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拉动内需,建立新的基础设施,平衡经济发展及实现和谐城镇化。我们将为中国带来全球最好的技术、最佳的合作模式、最深思熟虑的创新服务和解决方案,并结合中国国情,提供切实有效的智能城市方案。

上一篇:新产品:有源标签新动力——艾博尔锂锰软包装电池、 锂锰9V电池发布 下一篇:淮海将加大对矿山物联网的市场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