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约有5~7亿人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加一倍。城市成为战略减排的重点,它消耗了全球近2/3的能源和60%的水资源,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的70%。为应对城市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提升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途径。借助适当的技术,智慧城市可以变得更环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能降低相关成本;对能源供应商、工业企业及消费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尽可能以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能源成为了当务之急。能源效率对所有类型的能源转换都有所影响:从电能和热能的高效生成、输送和分配,到工业、楼宇和交通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无所不包。
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私车出行量也在增大。智能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有助于整体调控交通流量。该系统能够通过减少停车的次数,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在湖北省会城市武汉,420多个路口安装了全面交通控制设备。武汉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这个华中地区特大城市的公路交通效率。上海虹桥机场推行了中国最大的停车管理系统, 更好地服务于2010年世博会,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帮助虹桥机场 成为上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将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发挥我国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面向“纯电驱动”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战略,加快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产品。在智慧城市中,电动汽车将成为个人交通的主要工具。将电动汽车纳入智能电网,就能让它们成为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耗电设备。在发电高峰时段——譬如风力很猛或阳光很强的时候,电动汽车可储存电能,然后在用电高峰时段,将剩余电能回馈给电网。
电池技术是电动车的核心,《规划》指出,要紧紧把握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的战略转型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电动汽车整车关键技术和商业化瓶颈,建立以动力电池模块为核心的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车用动力电池模块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为支撑纯电驱动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提供保障。
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往往建在与电力消费集中区相距甚远的地方。风力发电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力远超越于太阳能,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的一项重点工程是架设在中国云南省和广东省之间,绵延1400公里长的“电力高速公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其输电容量达到5000兆瓦,输电电压达800千伏,是世界所有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中最高的。通过该线路把多个水力发电厂产生的绿色电力输送至广东省,相比本地的传统型电厂,每年可减少3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近年来扶持政策一个连着一个,使我国风电行业以超预期的速度迅猛发展,风电总装机容量已排名世界第五,跻身风电大国之列。
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见,认为只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提升城市化建设。实际上智慧城市除了前面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样汇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实行更科学的发展规划。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