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汛期雨季,防洪防涝再次成为民生关注的重点。据介绍,新津县水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系统二期工程已结束并全面投入运行,将为城市防洪防涝防治水污染等调度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整个系统将尖端的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水务行业管理中。”新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就运用物联网技术而言,该系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集水质监测、防洪抗旱和城市管理的综合指挥平台,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系统化管理,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幸福新津”建设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
在新津县水务局的监控指挥室里,一点鼠标,就可以把上述各种情况、数据看得一清二楚。2009年,作为成都市的试点,新津县承担了水资源检测管理系统示范建设任务。3年耕耘,如今,新津已建成29个监测站(点)和1个基于云技术的水务物联网会商中心,初步形成了集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安全应汛为一体的智能化水务信息管理系统。“我们在供水水质监测方面是目前国内自动化水平最高、水务传感器类型应用也是全国最全的。”新津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在今年入夏的几场暴雨中都起到了及时的预警作用,有赖于此,新津虽多次遭遇特大暴雨,但都未造成大的损失。
打开物联网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软件,金马河、西河、南河、杨柳河、羊马河等流过新津的5条主要河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29个监测点。再进一步点开监测点的图标,横断面水位、流量、流速、压力、水质等实时数据一应俱全,安装在河流上的红外摄像头更是让各监测点现场的水位、水流情况变得一目了然。在监控人员的演示中,镜头跟随鼠标不断转动,观者得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监测点的详细情况。
据介绍,通过水务物联网系统和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新津县在饮水安全监测、水文监测及预警、污水处理排放、地下水监测、防汛抗旱、山洪灾害监测及预警、水资源信息等多方面实现了平台整合。负责系统技术支持的四川炜麒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曾庆华说,就运用物联网技术而言,这套系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一步会在全市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并力争将这一产业市场扩大到全国范围。
以前监测水质靠“养鱼”
现在24小时监测自动报警
在地源水厂原水水质监测站点,静谧中,各种仪器一刻不停地忙碌工作每隔15分钟,仪器就会自动收集水位、水温信息,再通过监测点的无线网络发射器,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成都市区的云计算中心。
建成后的水务物联网系统犹如一张巨大的信息网络,让我们的水务和城市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智慧。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科技犹如昼夜流淌不息的水流,慢慢渗透并改变着我们原有的生活。
“以前监测水位靠标杆尺和人工取样,监测水质则靠养鱼。”在地源水厂生物毒性检测站,工作人员讲述了他们以往的工作模式。据悉,就水质监测而言,养鱼的传统模式往往比较被动,得到的信息也相对滞后,不够灵敏;人工采集数据更是耗时耗力还不准确。应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以后,相应河流的水位、水压、水质、流量等指标可以24小时自动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将信息传递到成都市水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系统后台,方便有关部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数据一旦超过预先设置的警戒参数,系统还将自动给管理人员发短信,提醒其注意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监测仪一头用一根管道连接到河流中,依靠信息传感器和自动监测设备,实现数据自动、快速生成。“这里面涵盖了河水水量、水流速度、水温以及8个水质指标,以前要掌握这些数据,我们起码要分几拨人,用一两天才能完成。现在依靠自动监测仪,15分钟就会刷新一次,最新、最全的即时数据都能即时掌握。”工作人员表示。
这,仅仅是新津物联网系统中的众多点位之一。
整个系统将各种信息传感(感应)设备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了的一个巨大的水文信息监控网络。围绕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治理,水务物联网包括基础信息采集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和应用设备。一方面采用多种类型的基础信息采集设备,如水、雨情信息传感器、水质信息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地下水位传感器、河流(流量、流速、水位)传感器、视频信息的图像传感器等,采集一手即时数据;另一方面,利用GPRS、GSM、3G、北斗卫星、ADSL、互联网多种方式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网络中心,再按标准规范体系传递、整编进入水务专题数据库,打造业务应用和多应用交互的“监、管、控”一体化平台。
新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县水务物联网二期工程已经完工,新津全域基本实现了水务物联网的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检测和统计分析将为当地的水务管理和城市规划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
“从天上到地下”
新津水资源全面掌控
“一滴水,从以雨水的形式降下来,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一个完整水循环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信息都在我们的监控之下。”新津县水务局局长张永中说。依靠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设在新津县水务局内的水务物联网会商中心,彻底实现了对全县水资源“从天上到地下”的全面掌控。据悉,该中心是整个物联网系统的示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全县各个角落的雨量、河流水位、地下水位、自来水水质、污水处理等所有数据都将自动传输于此供分析研究,并自动生成警报,确保所有水务数据都能即时、全面掌控。
新津是成都平原河流下游最大出水口,岷江五条干、支流在县境内收缩汇聚。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方面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枯水期,水环境质量压力逐年加重,水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新津县处于五河尾段,上游分属鹿头山暴雨区和青衣江暴雨区等,汛期暴雨频繁,境内河道比降小,县城地势低,常出现洪灾,倘若缺少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难以准确预报突发灾害,将给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以水务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为载体,新津县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全县防洪、水量、水质、水位监测信息化指挥、管理平台;大力推广智能水利、监控设施在农业、工业和人饮等方面的普及应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截止目前,已投资1400多万元,完成了29个监测站点的建设工作,实现了对雨量及河道水位流量、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测。下一步,新津县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及时掌握监测断面水文方面数据,监测地下水、自来水厂源水及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等有关情况,形成集水质监测、防洪抗旱和城市管理的综合指挥平台,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系统化管理,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幸福新津”建设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