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国“智能城市”要有什么样的“市长视野”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2-08-28 09:11:40
国外很多城市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再完成信息化,而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恰好面临“五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交集,这将直接而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并且对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在智能城市体系中,首先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银行、智能商店的生产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国外很多城市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再完成信息化,而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恰好面临“五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交集,这将直接而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并且对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在智能城市体系中,首先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银行、智能商店的生产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不但恰好处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的交集上,而且处于各种信息技术新浪潮的交集上。当前,从东部开始,大批城市已经自发吹响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号角,各IT企业纷纷踏歌而行。这时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潘云鹤

  2008年,在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前,世界各地都在推进数字城市和城市网络化。“智慧城市”概念出现之后,慢慢大家都向这个概念靠拢,如 2005年,欧洲提出了“i2010”战略,即信息化发展,到2011年,就开始谈“smart city”(聪明、智慧的城市)。欧盟第八期框架计划提出FP8,也要把“smart city”当做发展方向。

  但我国跟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太一样,不少城市在对“智慧城市”进行深入思考后,概念起了变化。比如宁波市2010年对“智慧城市”定义是:“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重点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城市智能化建设。

  要技术支持,还要“市长视野”

  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IT公司提供了很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研发了许多智能系统,但其理念中没有“市长的视野”。

  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城市领导者的责任。中国解决各种矛盾主要依靠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城市。

  从战略高度出发,市长的视野和兴趣点大致应该在如下方面:

  第一,如何创造名牌。中国经济要升级,需要开动脑筋研究“世界名牌”的经验,找出自己创造名牌的路径。

  第二,如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致力于研究这个课题,已经认识到战略新兴产业主要依靠颠覆性技术,但这个颠覆性技术怎么来,还有待研究清楚。

  第三,如何提升传统产业、块状经济。中国经济不会全部去搞战略新兴产业。许多产业已经占领了全球市场的很大份额,如纺织行业,中国出口占世界的1/3,既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也能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我们要改造传统纺织业,将其变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最好能使得卖一件衣服的利润超过卖一台计算机的利润。

  第四,如何迎接新技术的冲击。世界产业界正在研究即将迎来的新技术冲击。美国认为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将给世界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美国希望通过这三个技术结合,把制造业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智能制造在新技术方面的发展。

  视野的差异决定了高度和角度的不同。因此,中国工程院设立了一个重点项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的总体战略、智能城市的重点建设内容、智能城市建设典型、标准化战略、措施等八个方面。我们建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首先可以在城市基本建设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信息环境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四个领域深入研究并争取突破。为了有别于smart city,我们建议中国的城市智能化建设可以叫Intelligent city,可以简称为ICity,即智能城市。

  城市要经得起百年考验

  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角度讲,智能城市是什么样?

  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可以看到上一代留给我们的城市已经基本拆完,这种建筑的短命意味着,或者是我们,或者是他们,必有一代人发生了错误。或者他们没造好,或者我们没有拆对,所以变成现在这样一个局面。问题在于,30年以后,中国会不会重复这一痛心的局面?再进一步追问,我们能有几个城市经得起百年历史的考验?能够像伦敦、巴黎、芝加哥、布拉格、佛罗伦萨那样以300年历史名城的厚重底蕴和丰富的现代内涵进入22世纪?这是我们现在搞的城市化、智能城市的应有目标,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城市化,都在关注中国智能城市的走向。加拿大Daniel Bell(贝淡宁)教授在中国住了很多年,他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城市先经历了30年苏联式的现代化,后来又经过了30年美国式的现代化,从建筑学的角度看这两种方式和趋势都很糟糕。他说,中国城市应该花费时间、金钱和心思,去保护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以抗衡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倾向。这番话讲得很有道理,值得智能城市建设者三思。

  智慧在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处理好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尊重历史,谋求长远,厚重而鲜活、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才更有个性和魅力,才配得上“智慧”两个字。

  “大数据”不仅仅对市长有用

  国外很多城市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再完成信息化,而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恰好面临“五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交集,这将直接而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并且对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道路更复杂,但所产生的作用将更巨大,有三项基础性工作要做好:

  第一,感知城市,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形成网络。比如说北京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感知道路90%,感知环境95%,实现智能电表98%。

  第二,建设高水平的下一代互联网。中国工程院有一位外籍院士,去年专门从美国赶到杭州来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想办法让中国做到1G网速。” 现在我们的家庭网速是2M或者4M,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互联网家庭带宽为100M,如果1G的宽带网进入每个家庭,我们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会大大加快,各种各样的应用将汹涌澎湃地开展起来,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第三,用大数据。比宽带一点都不逊色的是大数据技术。我国要充分发展数据海和知识服务,因为城市的发展状态、发展方向、发展存在的问题,都要从海量数据当中获得;我们的政务信息、产业信息、民生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基建信息等,都应该被聚集起来,进行解剖、梳理和分析。大数据技术不仅对市长和管理部门有用、对每一个产业有用,同时对企业把握风险有用,而且对教育、卫生与科研也大有用处。

  何谓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就是把基于感应器的物联网和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快速计算分析处理,对网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等公共行业进行的实时管理和控制的城市发展类型。智能城市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这些基本的要素,还会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对智能城市的研究始于智能建筑,上世纪80年代,智能建筑开始出现,成为现在很多智能城市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智能建筑逐渐由单体向区域化发展,从而发展成大范围建筑群和建筑区的综合智能社区。通过智能建筑、智能小区间广域通信网络、通信管理中心的连接,继而使整个城市发展成为智能城市。

  在智能城市体系中,首先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银行、智能商店的生产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上一篇:投资15亿元打造城市物联网 “智慧地球”落户海阳 下一篇:大唐电信上半年营收20.88亿元 二季度利润扭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