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应实现“抱团“发展,避免恶性竞争,从而推动产业集约式、跨越式发展,”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前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統被联合国一起确认为全球四个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发射13颗北斗导航卫星,远期目标为2020年由35颗卫星提供覆盖全球的导航能力。
北斗系统的定位和授时功能在军事、专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被列入新兴战略产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居于重要地位;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北斗导航大举迈入市场应用的拐点即将到来。
同时,目前,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苗前军指出,首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的规模化、量化水平没未达到期望值。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试运行服务。年底,北斗系统正式运行后将覆盖亚太地区。因此,北斗系统试运行期间覆盖的范围、信号的稳定性和对用户的保障性就存在一定的限制。第二,企业在对接需求时应发挥北斗系统最独到的优势,如短报文通讯和授时功能等服务。第三,企业应做好现实需求的直接对接,挖掘更好的商业模式。
对此,苗前军进一步表示,整个的企业生态需要进一步地优化。企业在实现“抱团”发展的理念和意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避免恶性竞争,才能推动产业集约的向前发展。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抱团”的氛围,从而,也影响和制约了产业集约式、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的恶性竞争也导致了一些企业走了很多弯路。其次,在推动产业应用的过程中,企业探索的应用方向和模式还比较虚,缺乏落地和实践。
据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运行后,ICD文件将对国外厂商进行开放。“目前,我们对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并不担忧,唯独芯片领域。从导航产品终端到应用、到后续的服务,国内外文化、习惯差异较大,很难从国外直接套用。而在芯片领域,由于国外芯片企业的规模庞大,一旦进入我国市场,有可能造成我国“有星无芯”的局面。不过,我们也准备了应对之策。”苗前军说道。
作为协会,苗前军认为,行业协会在带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当一个横向连接、节约资源的作用,通过协会的大平台,让企业能够共享产业化的优势,互相协同推动,而不是纵强横弱。从而,使得来自不同方面、不同力量综合推动北斗产业化的优势资源能够整合起来,最终,在区域布局方面、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在北斗产业化链条的连接方面都能够寻找到最佳的契合点,让企业能够寻找产业链中最合适自身发展的关键结点。
在需求吻合上,协会充当连接上下游、连接政府和地方地缘优势的一个纽带,把整个需求透明化,将企业对接直接化,破除中间的瓶颈和障碍,达到点对点、一对一的对接,从而避免中间出现盘根错节造路的情况。
在北斗国际化方面,苗前军介绍说,最大推动力量是在国家战略高度上,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办公室、相关部门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近来,北斗进行了几次亚太行,向其他国家进行推荐、宣传,从而让周边国家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北斗系统,以便他们在应用需求中能够关注和使用北斗。从国家、产业的角度上来说,目前,周边国家对北斗有着比较旺盛的需求。今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亚太北斗峰会上,协会已经把需求和企业之间的产业对接做了一些尝试,未来将会直接从项目的角度落实到企业上,从而推动北斗“走出去”战略与国际化进程。
目前,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强力推动下,全国已有270多个地级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国全部地级市将建成数字城市。苗前军对记者表示,从智慧城市角度上,智慧城市等于数字城市加位置服务加物联网。位置服务作为一个基础设施,与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在数字城市平台上,进而形成智慧城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服务技术在智慧城市中是最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目前,实现室内外导航无缝化等应用问题不仅是位置服务的盲点,也是智慧城市、物联网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就要依托导航位置服务技术的推动和发展。
据预测,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5年产业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至2020年,中国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届时,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