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记者从南岸区、经开区获悉,到2015年,南岸区、经开区的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600亿元,这意味着,在做大医药、烟草等传统优势工业的同时,南岸区经开区将在物联网、手机制造、机电制造等新兴产业上寻找到新的增长极。按目前南岸区的工业总产值750亿元计算,3年后,南岸区可再造一个南岸工业。
走出一条南岸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南岸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郑向东说,“十一五”以来,全区工业总量保持了23.2%的平均增速,2011年工业总产值超过7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5.3%,工业已经成为南岸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来自区经信委的消息,“十一五”以来,南岸区已经连续5年跻身重庆市工业十强区县。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南岸区的工业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郑向东指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集群发展集中度不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使南岸区工业经济发展逐步放缓。
在医药、烟草等传统工业发展逐步放缓的同时,如何找到南岸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了摆在南岸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8月22日,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召开,《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为南岸区的工业发展指出了发展道路。
“新型工业化发展将是南岸区工业发展的新动力。”郑向东说,南岸区的工业发展要做好调结构的工作,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集群发展战略、存量增量并重、科技创新驱动、绿色环保发展的原则,做大物联网、手机产业和机电产业三大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符合南岸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南岸区已经有了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以上,打造电子产业的“千亿级园区”,手机产业力争实现500亿元产值,物联网产业力争实现500亿元的产业规模,机电产业实现500亿元产值,医药、化工、烟草等产业实现400亿元产值。
新型工业是南岸工业发展生力军
“新型工业是南岸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加速器、主载体、生力军。”刘宝亚说,南岸区的税收有三分之一来自212家规模以上的企业,1178家工业企业为南岸区创造了50多亿元的财富,这是生力军。所以工业是财富的源泉。他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全区一定要深化认识,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意识,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着力构建区域经济工业的支撑。
刘宝亚说,工业是推动城市化的加速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通过推进工业化形成大量的新产业,不断地创造新工艺品,使资源资本人口向城市集中,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资帮助,反过来又为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提供就业。
“南岸区工业从2006年到2012年6年间,实现了23.2%增值,拉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工业比作一个区域发展的火车头十分恰当。”刘宝亚说。“工业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综合基础水平、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十大建设助推打造三大产业集群
为打造三大产业集群,南岸区将推进十大建设来作为支撑。
第一,全区要加快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物联网的示范应用,积极引进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在南岸设立物联网运营机构
第二,积极推进手机制造基地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国内外品牌手机制造企业10家以上,到2015年形成1亿台手机的产业规模,手机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90%。
第三,建设物联网传感产品制造基地,全面开展传感器、传感设备产业的引进、培育工作,大力发展基于传感技术的物联网设备产业。
第四,建设电子信息科技孵化基地,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孵化楼建设,培育200家以上电子信息“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促进手机和物联网产业链上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第五,建设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平台,依托工信部研究院西部分院,建设3G移动终端检测平台和全国首家物联网产品检测平台。
第六,建设智能家电制造基地,依托美的家电等核心智能家电企业,大力开发嵌入式芯片和系统,吸引1至3家国内外知名家电制造企业到经开区投资。
第七,建设大型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在“十二五”期间,推动重庆机床集团建设成为世界机床行业一流企业。
第八,建设电机电子产业基地,大力推进3平方公里日本电子电机基地建设,发展平板电脑、数据中心、数码相机等电子类产品,力争通过3—5年时间,形成高端电子电机产业聚集区。
第九,智能工业建设,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提升。
第十,绿色低碳工业建设,鼓励企业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创模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