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武汉地区卫生资源总量力争进入全国前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覆盖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常住人口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增加。
到2020年,武汉地区卫生资源总量力争进入全国前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覆盖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常住人口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增加。昨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武汉国家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国家级疑难重症疾病诊疗中心、国家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等六大中心目标,让市民病有所医的同时,享受健康生活。
形成三大优质医疗集群区
《规划》首先明确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即构建“1+3+6+6”的空间结构:
“1”是建设一个功能提升区,重点整合中心城区资源,支持大型综合医院做强,形成一批龙头名院群体,推动一批市属医院成为品牌专科医院,中心城区区级中心医院向专科医院转型。“3”则是在光谷生物城建设武汉国际医疗区、蔡甸后官湖地区建设国际健康区、盘龙城汉口北地区建设国际康复疗养中心,通过举办一批高端医疗服务机构,满足高端消费人群、外籍人士的医疗服务需求。
此外,将重点完善后湖及汉口北、古田、四新、南湖、鲁巷和杨春湖6个城市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将6个新城区的区级中心医院和部分区中医医院提升至三级水平,实现“大病不出区”的目标。
打造15分钟基层卫生服务圈
《规划》提出,按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覆盖3万—10万居民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10万人的街道设置2个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现有1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8个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实现全市15分钟基层卫生服务圈。
到2020年,满足每2000名常住居民配置1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60%以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疾病80%以上在基层解决。
全市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
《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效、快捷、畅通的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立体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居民在全市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互联共享。
同时,该市将实现移动医疗、协同医疗、临床路径管理等,打造智慧医院。利用物联网和无线移动技术,实现家庭全科医生智能终端配备。建设区域医疗云计算中心,为全体市民建立个人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跨院信息共享。
到2020年,该市还将形成国家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力争实现健康相关产业产值1300亿元。
设诊疗中心攻克疑难重症
根据《规划》,到2020年,武汉新增三级医院达到14所以上,三级医院总数达到50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总量达9万张,每千人口卫生床位数达到7.5张。
该市还将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外知名医院和研究诊疗中心协作,建立专科领域国内顶尖的诊疗中心,重点攻克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口腔疾病、肿瘤、骨科和创伤外科及烧伤救治等诊疗技术难题,建成“十大国家级疑难重症疾病诊疗中心”。《规划》还提出,将建立武汉地区医疗卫生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全社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