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数字株洲 让城市生活在指间流淌/图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2-11-16 08:58:03
历经5年的跨越式发展,“数字株洲”工程已建成了30多项数字化应用系统。“数字株洲”集约化共建共享模式不断完善,服务发展的能力逐步增强,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

  11月8日,市民何玲打市长热线反映户口迁入问题,12日上午接到市公安局户籍科的电话,通知他去辖区派出所办理上户手续。

  株洲市二中学生陈果,每天清晨,在小区旁边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刷卡取车,骑到学校门口的站点还车,轻松走进课堂。

  11月10日,芦淞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晏认真,应用数字城管平台,反馈建设办事处老武装部沿街乱堆问题,通知城管队员及时处理。

  初到株洲的广州客商林先生,在宾馆电脑登录株洲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即刻就找到了想去的地方……

  “数字株洲”建设,正在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式和市民的生活方式。

  历经5年的跨越式发展,“数字株洲”工程已建成了30多项数字化应用系统。“数字株洲”集约化共建共享模式不断完善,服务发展的能力逐步增强,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

  省委书记周强来株考察时予以高度评价:“数字株洲实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为数字湖南建设创造了经验,带了个好头。”

  “数字株洲”5年耕耘硕果累累

  2007年,“数字株洲”工程由市委办和市政府办牵头组织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聘请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中心对“数字株洲”顶层架构进行全面设计,反复论证后项目进入初步实施阶段,先后建成了市级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以及公文传输、电子印章、政务督察等应用系统。

  2008年,株洲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了覆盖全市40多个委办局、包含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在内的全市电子政务内网办公平台,“智能交通”、“金保工程”等信息系统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09-2010短短两年间,“12345”市长热线、“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数字公路”、“数字房产”、三维城市仿真等10多个信息系统相继建成,给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2010年12月,“株洲市政府研究室(株洲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应运而生。

  2011新年伊始,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在《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数字株洲”提升为更高层次的“智慧株洲”。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数字株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出台《“数字株洲”建设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打破了束缚株洲信息化发展的层级和部门壁垒。

  在“数字株洲”、“智慧株洲”战略的引领下,IDC云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及安全平台、协同及移动办公政务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群、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平安城市”、“数字交通”、“数字环保”、应急指挥平台、地理空间框架、地下管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并投入运行。

  未来几年,株洲将建立“数字平台、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民生、数字企业、数字农村”六大数字化服务体系,在服务领导决策、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和保障百姓民生等多个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株洲模式”。

  “数字株洲”共建共享实现双赢

  “数字株洲”启动以来,市政府办公室率先建设了一批以整合共建、平台共享为主导,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示范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形成政府一体化发展趋势,激发了“数字株洲”建设的内在活力。

  IDC云服务数据中心是“数字株洲”的大脑,为城市数字化应用提供了数据存储、共享、安全、建模等多方面的基础支撑,实现部门、行业和应用之间资源共享,是承载全市数据资源的主要平台。目前已成功“入驻”了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数字城管、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12345市长热线、协同及移动办公政务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群、应急管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视频融合共享等10多个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内、外网及安全平台是“数字株洲”的神经系统,形成了纵联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横通全市120家机关单位和重点企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是传导各种政务数据信息的核心平台。

  “三网”融合云平台是以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运营企业为主力军,进一步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体系,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

  视频融合共享系统有序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环保、交通、消防、教育、卫生、安监、旅游、社区等20多个部门视频监控系统,采取集约化模式管理城市视频资源,实现信息采集、监测预警、资源管理和指挥调度等全流程数字化操作。截至目前,系统已拥有视频资源点2000多个,供全市各相关部门调用。

  据统计,我市推行“数字株洲”共建共享模式以来,避免了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浪费的现象,已累计节省财政一次性投资近亿元,每年节约维护经费达千余万元,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数字株洲”推动政府职能转型

  我市率先在全省运用软件SaaS“云”和硬件“虚拟化”资源池等新技术模式,开创了首个地市级协同及移动办公政务云平台(近日即将开通),涵盖办公OA、公文流转、考核评议、会议管理、日程管理、人事管理、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计划、学习考试、CA认证等几十项办公应用,并能够随时使用手机平台进行移动办公,形成科学化、高效化、人性化于一体的全市政务办公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电子政务服务水平。

  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全新改版后,彰显“民生”和“共享”特点,市民只要点击鼠标即可轻松获取教育、社保、医疗等12个重点领域的便民信息,还引入了无障碍信息交流通道,满足残障市民的需求。目前,市政府门户网站群已整合和建设全市103个部门、单位和130多个乡镇(街道)的站点,集合部门网站的优势资源服务于民,为促进全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创造了经验。2011年度,获评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湖南省优秀政府网站。

  “12345,有事找政府!”“12345”市长热线是我市倾力打造的民心工程,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要求“接听好、交办好、办理好、反馈好、改进好”。经过几年的发展,系统已整合“12369”环保热线、“12348”法律服务热线、“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12319”城管热线、“22225115”企业服务热线等多个部门热线号码,建立了“领导接话督办、部门现场答复、市民全程电话聆听”三方通话机制,确保了事件受理、督办和反馈的真实、准确、高效。3年来,“12345”市长热线总话务量已超过16万条,日均受理有效电话(来信)近200个,成为党委、政府倾听民情、广纳民智、反映民意、疏导民绪重要渠道。

  “数字株洲”助力株洲跨越发展

  “没想到以工业闻名的株洲,生态环境会这么好。”这是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在株洲考察时,对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发出的由衷赞美。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得益于株洲以信息化为载体,建立了一套符合城市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建设与管理新模式。

  株洲的“数字城管”,吸引了全国260个地市级以上考察团前来学习经验。这个总投资3600万元的大型系统首次将3G技术融入城市管理,首次将视频实时监控技术融入GPS系统运用中,首次将视频采集预警立案运用于城管考评。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运用,初步建立起集1500个摄像头实时监控重点部位、信息采集员依网格划分8小时地毯式巡查和市民短信举报“三位一体”的大城管体系,市城管指挥中心一旦接警最快3分钟、最慢2小时内即可派人处理现场。

  市委书记陈君文说:“株洲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投入试运营的“数字环保”系统投资3800万元,建设了环境监控、环境数据中心、地理信息、业务与办公自动化、移动执法、应急指挥、信息展示与决策等七大系统。利用这个信息平台,环保部门对全市排污企业进行在线监测,全市污水排放量、流向、处理等信息也能随时掌握。

  我市地理空间框架系统于今年8月通过验收并上线运行,它运用卫星遥感、GPS、GIS和三维数字建模等技术,重点绘制了全市1.12万平方公里的数字线划图、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建立了主城区14平方公里精细3D模型、80公里街道实景影像库等,提升了城市综合管理效能。同时建成的公共服务平台向市民提供了一套全方位、高质量、便捷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人们只需在电脑前轻轻拖动鼠标,即可在数字地图上搜索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还可以360度体验市区的美丽街景。

  以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为基础,我市还建设了地下管线普查数据库、规划管理、“数字建设”、“数字房产”、城市三维仿真等一批辅助城市建设的信息系统,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点击鼠标,小至窨井盖、路灯,大至建筑物、河流,每一物体的相关信息均一览无遗,从而为城市的精确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数字株洲”保障城市安全稳定

  为保障株洲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平安株洲”建成了市、区及派出所三级报警与监控指挥平台。市一级装备了集无线通讯、现场录音、录像取证及指挥调度于一体的信息化指挥车;完善了城市公共区域、出城卡点、城区周边以及27条主要街道和次干道监控设施,监控探头扩充至1万个,形成网格化巡逻布控快速反应动态防控系统,打造出覆盖全市的“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株洲连年稳居全省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排名的首位,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打造平安交通也是创建“平安城市”的重要部分,我市通过利用“数字交管”、“数字交通”、“数字公路”等信息系统,彻底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对城市交通全方位、全天候、多手段的信息化监管,促进了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2010年我市成功摘取了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的“金字招牌”,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充分整合公安、交警、城管各部门应急资源,使用数字化信息采集、监测预警、资源管理、指挥调度技术,形成城市应急指挥调度、平安城市治安监控、数字化城市管理、电子警察监控、行政审判与电子监察等众多专业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各联动部门高效协同、信息共享,确保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得到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和准确处置。

  “数字株洲”:惠民工程以人为本

  “数字株洲”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为百姓服务,推动建设成果的社会化应用,为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福音。

  作为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成为我市一个崭新的城市品牌。系统整合共享了“数字株洲”网络、数据库和安全资源,建成了管理1058个租赁点、1000多个监控探头、2万台自行车、2.6万个智能停车柱和16万张市民卡的庞大数据中心。车辆存取、调配需求及每台自行车的租用现状和收费情况全部使用数字化管理,实现了租赁点间通租通还;各个停车柱实现了自助刷卡服务,操作便捷。株洲因此成为国家第二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6个城市之一。

  在株洲首发试点的“社保一卡通”实现集医保卡、诊疗卡、银行卡等功能于一体,是全面记录公民享受公共服务相关信息的电子凭证。三年后,使用“社保一卡通”的株洲市民在全省各金融网点和社保定点网点可以任意进行查询、领取、支付、结算等操作,在医院可进行自助挂号、网上预约挂号,并直接刷卡支付挂号费和医药费用,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服务也能在各社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金融网点轻松完成。

  由市政府研究室(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和市食安办牵头,即将启动建设的“数字食安”云平台,将充分运用RFID、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讯等高新科技手段,实现从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到销售、消费等环节全程监控。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手机、电脑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进行实时监管,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和电子执法,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监测、监督、抽查体系,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目标,还能形成相应的食品信用档案,向市民开通查询食品质量信息的网上窗口,保障市民的知情权、选择权。

  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数字株洲”还将在“数字社区”、“数字文化执法”、“宏观经济库”、“城市三维实景”等方面和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回顾过去五年,“数字株洲” 对推动株洲全面建设“两型社会”、推进“三个加快”、打造“四个株洲” 作出了突出贡献。展望未来五年,株洲将全面完成“数字株洲”建设,初步建成“智慧株洲”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

上一篇:广东电信将为农畜作物都戴上RFID标签 下一篇:张萌:移动支付产业爆发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