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夏军: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或许还有机会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2-11-07 08:36:53
10月17日下午,记者和夏军约在东方广场的一家咖啡馆探讨这个话题,如今他是美国运通亚洲网络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此前,他在监管机构工作过,更早之前曾担任工行牡丹卡中心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支付如何革命这个话题,夏军作为业内专家,显然比外界想得要深远。

  夏军正见证一个极富有想象力的时代,这位在银行卡领域纵横多年的老手,亲历着支付领域这十多年来发生的变革,而所有这一切,都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冲撞着他的知识体系。

  10月17日下午,记者和夏军约在东方广场的一家咖啡馆探讨这个话题,如今他是美国运通亚洲网络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此前,他在监管机构工作过,更早之前曾担任工行牡丹卡中心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支付如何革命这个话题,夏军作为业内专家,显然比外界想得要深远。

  挖银行根基

  在讨论银行之前,先来看看第三方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吧。

  2011年5月26日,央行宣布,包括支付宝在内的27家公司获得许可证,这是非银行机构代替银行支付功能的预兆吗?

  根据今年8月底,央行支付结算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第四批支付机构风险管理工作专题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获得许可的19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量、支付业务金额及客户备付金余额已经分别占到全国总规模的82%、95%和93%。

  多么可怕的数字!

  “在流通领域,支付是基本功能,在银行的众多功能里也最容易被替代,现有的支付手段在很多方面超过了银行的范畴。”夏军侃侃而谈,偶尔低头思考。他是离支付最近的人,这十多年来支付领域不断发生的变革让这位业界专家深感技术变革的力量,任何想象都可能成为现实。

  支付宝从零起步,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到1亿用户只用了3年时间,而从1亿到4亿用户又只用了3年时间。仅仅6年,支付宝就成为中国拥有金融零售客户最多的机构。支付宝的用途包括淘宝及其他B2C网站支付、缴费和信用卡还款等,方式包括快捷支付和手机支付等,而且不仅限于互联网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能为企业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多层级交易自动分账和一对多批量付款等各种资金结算产品,为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免费跨行异地还款、转账汇款、保险续费、生活缴费等支付服务,但其背后还是银行在服务。

  夏军说:“支付宝模拟了银行的某些功能,这个中介方便你在它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给客户的感觉是不用和银行打交道了,快速便捷,进而影响到银行卡和电子银行的业务,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渐渐不那么紧密了。”

  事实上,伴随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崛起,借记卡、信用卡、电子银行等银行的传统产品与新兴产品都从前台走到了后台,从支付中介变成了支付中介的服务商,本来不相往来的各大银行的电子渠道通过第三方支付这个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而在互联网领域起步较晚的银联支付虽然拥有天然优势,但无论是实力还是市场份额都已被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支付宝挣的那点钱银行还真不太看得上。但明眼人都知道,支付宝还有电子商务的布局,挖的是银行的根基。”某国有银行总行卡部一位专家向《新财经》记者表示。

  事实上,银行在线支付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建设早就完成了,为何尚未开战就被革命了呢?

  从业界分析看来,无非有两种原因。一是银行自认是支付中介,既然是中介,双方的生意不关银行事,银行只是电子商务链条中的一个服务商,而支付宝只是马云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银行一直没有把支付当做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产品推广给个人用户,在与电子商务网站直连的时候,银行并不在意最终用户有没有本行的网银,当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的时候,合作自然就发生了,因为合作能带来业务量与收入。

  “银行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意思,有意无意选择忽视。”上述专家说道。

  银行不做电商、不做平台,只做渠道,并主动开放给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切在和平中发生,没有硝烟。“今天的局面是银行一手‘造就’的。现在银行还是在和银行打仗,甚至在行内与兄弟分行打仗,与其他部门打仗,而其他企业都是合作者,这是不对的。”上述国有银行专家说。

  这样做的后果是,银行离最终客户越来越远,与第三方支付的谈判能力越来越弱,在市场经济中,这种企业的命运只能是过过苦日子,最后也就是混成富士康这样。夏军则对银行的命运更积极乐观一些,“第三方的崛起会侵蚀银行的领地,削弱是肯定的,但银行在支付中的角色不会消失,第三方背后仍挂着一个银行账户。”

  “随着技术进步,跨界经营是趋势,比如现在电信也在渗透金融业。但到底是独立做、合作还是外包,业界有不同的看法。”夏军对记者举例说,沃尔玛在美国、三星在韩国等任何一家愿意发信用卡的企业都能单独发卡,客户使用发卡企业的信用卡,满足三个功能,购物时打一定折扣、累计积分换礼品以及参加发卡企业组织的社会活动等,发卡企业只负责设计、销售和客户服务,卡片制作、数据分析、账单等都外包给了专业机构。

  就像现在很多城商行信用卡将一些技术性的业务外包给银联的道理一样,即使中国有一天监管允许企业单独发卡,它比较聪明的做法还是找专业机构合作。夏军说:“银行要做的是适应这种改变,在后台就需要作出改变,适应客户新的金融需求。”

  银行的反击

  面对支付的革命,银行会怎么做呢?

  建设银行先行一步,选择自己去做电子商务平台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行的想法是:你有淘宝、阿里巴巴和拍拍,我有善融;你有用户,我也有;我还有资本、线下机构、国家信用、人才,这些你还未必有。

  但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建行的善融平台。认为平台是个“双边市场”,必须同时拥有大量的个人客户与商家才有竞争的资格,所谓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因此,这不仅是资本与机构数量的事。而在增值服务方面,银行有更多的优势。

  “我不和你玩支付,我们银行做增值服务,高端的有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这些业务专业性强而且挣钱多,又需要牌照;中端的有信用服务,比如信用卡的透支业务。”上述某国有银行专家说道。

  夏军也赞同这一看法,即使第三方做得再好,也无法消除客户对其安全性的疑虑,银行在信任度上天然胜过任何第三方。这意味着,个人客户的钱只会拿出一小部分钱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类似于客户的“小钱包”。

  夏军认为,这就类似苹果账户里的点值卡或者电信的充值卡,充当了部分支付功能,但客户不会在这种虚拟的账户里存入很多钱,“有资金安全问题,且享受不到利息收入,更不能投资理财产品”。

  银行也在行动,比如工商银行推出的E卡,这是专门用于网上购物的支付卡,该卡为虚拟卡,具备余额上限控制,由个人网上银行用户在网上自助申请,是一张银联标准的无折灵通卡。在实际生活中,客户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充值时先将实体银行卡中的钱转入E卡,然后用E卡充值到支付宝账户。

  不过,一个现实情况是,目前在中国银行业,高端方面的增值其实也只在起步阶段,而中端的信用业务潜力虽然很大,但目前做得不够好。从未来来看,这又是数据经营能力的竞争。银行的优势在于知道客户的金融信息,而平台上的优势在于知道客户的消费行为。二者相权,恐怕后者的优势在中低端服务上显得更为重要。

  事实上,业内人士并非认为银行没有实力、技术与人才,而是银行总觉得自己日子好过,危机意识不够浓,开拓创新方面也做得不好。

  也有业内人士对《新财经》表示,今天的第三方支付是历史与英雄共同造就的,但这些公司也还很脆弱,离伟大更是遥远。如果银行自己专心创新起来,整个战局或许完全改变。或许几年后,今天风光无限的明星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

  即便如此,银行依然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这些企业倒下了,站起来的是不是自己,还是另一个马云与支付宝?

  移动支付机会

  支付的创新一直在持续,下一波移动支付的时代会很快到来,对银行而言,第三方支付是彻底没戏了,在移动支付领域或许还有机会。

  “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但它是可预见的下一波潮流,银行还有机会,但我不认为银行真能做得好,银行的危机感不够。我认为这一波做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已经错过了,没道理移动支付也被边缘化。”上述国有银行专家对记者说道。

  让业界难以确定的是,下一次革命究竟哪个因素更重要?或许不是技术和人才的问题,而是产业政策影响力以及各个利益相关方协调能力的问题,鹿死谁手尚不得而知。这就好比中国移动在3G业务上就认栽了,于是更早、更狠地去赌4G,银行要押宝下一次支付革命并不容易。

  各大银行都在积极布局移动支付领域。比如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银联与TCL和HTC(宏达)合作推出定制手机,浦发、农行和建银等多家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等。

  夏军的判断是,移动支付在将来的某一天终将替代银行卡,手机、手表甚至只需要指纹识别就可以完成支付。不过,离完全实现移动支付还有一段时间,这就看银行能否抓住机会。

  这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移动支付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恐怕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移动支付产业涉及银行、手机厂商、银联、运营商、商户等方方面面,产业链的整合也很不容易。

  据报道,尽管以条码支付为代表的通过远程移动通讯和线下条码技术结合实现的线下移动支付方式正迅速进入商用,但更为便捷的通过“刷手机”实现近端支付的技术仍障碍重重。原因很复杂,比如移动终端机型少、损耗用户体验、收费、推广难等。

  夏军判断随着新技术发展,银行也不会被抛弃。这种信心一方面来源于金融行业的复杂性和高门槛,另一方面则是监管机构对金融行业稳定性的基本要求。这在金融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已经得到证实。

  一些企业为了帮助客户购买产品,会单独发信用卡和放贷,但它们并没有十分强烈的冲动去做中高端的金融机构,原因是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越复杂,越要受到十分严格的监管,这些企业并不愿意去做那么多自己不擅长的金融业务。

  夏军觉得,即使移动支付在未来几年得到超过想象力的迅速发展,仍不可能完全替代银行的支付功能。“现在Google(谷歌)、Apple(苹果)和 Square已经在做移动支付,而且比较成功,但更多的还是虚拟,没有涉及信用卡、支票这些实物,它们背后与银行账户挂钩,仍需要银行的后台支持。”(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

上一篇:盒子支付:移动支付的黑马,红海之外的远航 下一篇:青岛:联通琴岛通手机移动支付方案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