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盘、转型、产业调整,这是今年上半年,记者花了半个多月对申城数十家物业公司调查后获得的信息。半年过去了,情况是否有所改变,近日,记者再次回访那些曾经作为采访对象的小区和物业,虽然表面上没有太大变化,但一些物业公司却通过自身的创新和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从被动转为主动。一度被称为上海群租现象“最严重”且引发了物业与业主之间矛盾的中远两湾城正在经历一场针对整治群租的“技术革新”。通过一种“梯控”技术来控制群租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小区业委会正处于改选阶段,维修基金无法动用,目前这种有效的措施推进颇为缓慢。
“群租”曾让业主物业对峙
提及位于普陀区的中远两湾城,“群租”二字无法回避,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也让业主与物业之间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为了治理群租,从在大门口设门禁卡,到频繁至每月一次的联合执法,问题还是存在。对于物业公司来说,虽然群租并非其一家能解决,但若不能有效控制群租现象,业主与公司之间的矛盾只可能继续恶化,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96栋楼、206部电梯、11595户居民,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小区适合怎样的管理方式?经过近三年的调研和准备,由普陀警方建议的一种名为 “梯控”的方式浮出水面,并在前期七方讨论会上得到了认可。所谓的“梯控”其实就是一种电梯控制技术,在原有的电梯上安装一个类似“门禁”的系统装置,只有刷卡后电梯才会启动,将业主送到其要达到的楼面。这种技术已在不少新建的小区以及宾馆试用,在原有的小区内加装这个系统,中远两湾城也算是上海首创。 10月8日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准备,首批试点的4栋居民楼总共9部电梯被安装上这一系统。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中潭路上的中远两湾城,实地了解了“梯控”试点情况。在中潭路100弄58号前,由于记者没有业主手上的那张 “卡”,只能让楼内的保安帮忙打开大门。想要上楼的居民除了在门口刷卡进入外,到了电梯的轿厢里也需刷卡才能按自己想要到的楼层。一位居民说,一开始试点的时候有些不适应,有一次甚至忘了带卡而被关在了楼外,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程序上有些繁琐,但安全感增强了。 ”
“梯控”由里及表整治群租
虽说从开始试点到现在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根据刚刚结束的居民征询意见单显示,居民们对于“梯控”的满意度达到了95%。但对于未来居民们心中仍有疑惑。
对此,作为中远两湾城物业公司经理的霍益心表示,他们早就考虑到居民们的顾虑,这次“梯控”和以前推行的“门禁”等系统完全不同,不仅整个系统软件有更新,对于发卡也有严格控制。霍经理说,这次发卡是根据房屋大小以及居住在里面的业主性质不同来发放的。若是业主自住,那对于发卡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一般两室一厅的房子,也就是70平方米到90平方米的房子,发放5张卡,若人多的话,业主可以自己提出增加卡数,只需要缴纳20元的成本费就可以了。对于那些用来出租的房屋,则是按照人均不小于5平方米来进行发卡,所谓的5平方米的算法并不包括厨房、阳台、卫生间等不能用来作为居住的空间。这也就意味着,一套两室一厅的房间,若是作为出租房的话,最多只可以领取5张卡,三室两厅则是8张卡。至于那些通过遗失等方式多申领的卡,那遗失的卡会立即被注销,也就没有了刷卡的作用。
此外,霍经理表示,为了防止一些工作人员自己倒卖卡或居民本身想要通过卖自己家多出来的卡获利,系统方面已经规定无论是开卡还是增加卡,都需母卡确认。这张母卡只有霍经理拥有,这样可以严格控制卡的数量和拥有人。 “一开始,那些群租的会采取人带人的措施,时间长了,租客进进出出,不可能每次都方便带人,租的人就少了,大家不愿找这个麻烦。 ”霍经理说,“梯控”虽不可能快速对群租见效,却能由里及表控制住群租量,最终慢慢致使群租退出。
推广遇难,物业盼支持
“这是97弄8号的业主征询签名单。 ”其实从试点一开始,不少小区业主对这个就非常感兴趣,一些没有轮到试点的业主实地进行了勘查,如今已有三栋楼主动提出想要加装 “梯控”。虽然居民反响强烈,但霍经理的心里却并不轻松。
原来,2001年就建成的中远两湾城,直到2006年才正式成立第一届业委会。根据规定,业委会每三年要换一次,从2010年开始,第一届业委会就进入换届选举的过程,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停滞不前,直到如今还没任何动静,眼看着就要2013年了,不知新一届的业委会何时才有定论。由于业委会的换届尚未结束,也就意味着维修基金无法动用,“梯控”根据成本核算,每部电梯的价格在13万6千余元。若是无法动用维修基金,就意味着想要先安装就得业主自己掏钱,直到维修基金解冻后归还。虽然分摊下来,每户在一千多元,但大家是否愿意先垫出这笔费用还是个未知数。
霍经理不无感叹地表示,现在“梯控”是叫好不叫座,若是能有多方支持,一定能提高推进的效率。无论如何,好的举措在保障业主权益的同时也能缓和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真正形成“东家”和“管家”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