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央行)14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新闻稿称,为引导和规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已于近日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并未发布完整的技术标准全文,甚或到底是13.56MHz还是2.4GHz作为移动支付技术标准,都未说明。央行仅在新闻稿中提到上述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
据早报记者了解,目前使用13.56MHz为开放式标准已无悬念,但封闭环境内2.4GHz仍将使用。央行发布的技术标准则涵盖了对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行卡组织、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卡商、芯片商、受理终端厂商、认证机构、检测机构等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
“金融业必须使用开放的13.56MHz”
“13.56MHz的标准已经没有悬念。”一位参与上述技术标准编制人士昨日透露,金融行业标准以13.56MHz做为近场支付非接触通信技术的基础。
上述人士称,13.56MHz技术适用于开放的联网通用环境,而国内厂商自主创新的2.4GHz只可在封闭环境比如城市公交或校园网内继续试点应用。
据了解,13.56MHz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标准,它的辐射范围比较近,使用时要靠近POS机等终端设备。但缺点是这一技术方案需要换手机(目前也有机构在研究直接在卡上附上刷卡功能)、无法穿透金属。2.4GHz辐射距离比较远,七八米甚至到20米左右都可以感应,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另换手机,只需要换张带刷卡功能的SIM卡。
关于移动支付的另一个热点问题是未来中国的移动支付到底通过SD卡、SIM卡或NFC手机哪一种终端来实现。
“现在支付企业、银行或者投资方都在押宝,谁也说不准未来的趋势,于是就像撒胡椒面一样,三种模式一一投资上马。”某第三方支付公司负责人此前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至于造价,早报记者此前采访的多个移动支付供应商透露,目前大约花两美元,就可以把移动支付的芯片“塞”进手机了。
与金融IC卡“联网通用”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昨日新闻稿强调,此次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确立了以“联网通用、安全可信”为目标的技术体系架构。
所谓“联网通用”,一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解释称,其目标之一是实现移动支付和现有金融IC卡资源应用的“联网互通”。他并指出,央行将于近期发布的PBOC3.0标准或对推动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标准的融合路径详细阐述。
事实上,可查资料显示,央行副行长李东荣已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中提及这一跨行业整合的思路。
“移动支付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是一个跨渠道、跨行业、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应用融合载体,能够有效整合金融IC卡、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和渠道,是金融IC卡的渠道拓展和应用创新,是未来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而推广移动支付应用对加快银行卡芯片化迁移进程,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和银行卡的应用领域,推进金融创新有重要意义。”央行网站今年9月发布的李东荣在宁波考察手机信贷业务现场发言稿中如是指出。
至于具体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的“联网互通”方式,李东荣在同一场合表示,“在推广应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要坚持有效整合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资源,最大限度复用金融IC卡网络、系统和终端设备,鼓励采用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尝试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密码算法,努力推动移动支付联网通用并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有效衔接,促进产业资源共享、联合发展。”(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