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物联网撩动世界:一物一ID一网一世界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时间:2013-01-14 10:48:46
麦德龙在几年前开始的“未来商店”计划,通过RFID标签来标记每件商品,为每个货架都安装了读卡器。当货物不足的时候,仓库会接到通知而自动补货,当顾客离开超市的时候,门口的读卡器将会自动计算出购物车里所有货物的总价,然后连接银行从信用卡里自动扣款。
关键词: RFID 物联网

  Q:物联网是一个网站吗?

  A:不是。如果说互联网是把人与人联系起来,那么物联网就是加入了物,人可以跟物品交流,物品可以主动显示关于它自己的信息。

  Q:怎么主动显示?人和物品怎么交流?

  A:比如你去超市买菜,蔬菜的“标签”就会显示出它的健康度、新鲜度。这个“标签”可以是芯片或者传感器,取代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普通纸质标签。

  Q:好神奇,那这个东西贵不贵?

  A:现在很贵,不过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规模化,你要相信总有一天会像其它科技产品一样,价格变得很“亲民”的。事实上,现在的二维码可以算是简单形式的物联网“标签”,只是还没有“未来标签”高级而已。

  Q:你的意思就是说,物联网里面的东西,比如像杯子、水壶、洗衣机这些东西,都有那种可以感应的芯片?是声控的还是遥控的?

  A:这其实就像是给所有的东西都装上了一个“大脑”,让它们会“思考”、会“说话”。虽然现在由于成本原因,你的杯子和水壶暂时只能“想”,还不能说,但等到前沿科技大规模民用化的那一天,它们就可以“告诉”你,你面前的那盘菜里,哪些食材对你的身体是有害的,哪些食材是你的身体最需要的。

  Q:这种技术看上去是人们研究的结果,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普及的话,人类会不会越来越懒惰?

  A:也有这个可能,如果你只把兴趣聚焦在智能便捷工具,而忽略智能健身器材的话。当然你可以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做更多其它的事情,比如约会?

  Q:你们说的“一物一ID,一网一世界”,意思是不是物联网的东西都有一个ID号码?

  A:在未来的物联网世界,所有的物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也就是ID,而且是动态的,随时可以从它的身份证上查看它发生的变化。

  Q:发生的变化?会发生什么变化?

  A:比如,食物会变质、设备会老化、机器会出现故障。我们的芯片或者感应器随时都在监测,然后反馈成数据,展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你在家里煎牛排的时候,你家的锅会随时告诉你牛排现在几成熟。

  物联网:一物一ID,一网一世界

  ■文/辛江,科技专栏作家

  高峰是江苏省常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农户,以前,种地对他来讲是个苦差事,不过从2011年起,他就开始用手机种田了。通过手机上网,他随时可以查看地里的土壤湿度、大棚温度等监测数据,然后根据需要,发送短信远程控制他田地里的水阀开关,给特定的地块浇水,或是发送短信开关大棚里的排风扇、遮阳棚、空调等设备。看到种地可以变得如此轻松,2012年,他又准备扩大种植面积。据他介绍,现在他已经种了一百个大棚,相当于60亩田,相当于过去的十倍。

  这种改变始于2011年4月,江苏省常熟市通过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评审,规划面积5.2万亩,集农业生产、生态休闲、科技示范为一体,这也改变了农业的形态。

  而江苏南京,也开始利用宽带网络和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农贸市场。当农作物成熟以后,每天运到市场上,在几分钟之内,蔬菜检测系统就能够检测出蔬菜的各项安全指标,检测的结果和数据以及它对应的卖菜商户的信息,会自动上传到农贸市场的中心平台,然后公布在网站上。人们出门买菜的时候,只要拿出手机,就能掌握第一手的价格信息,真的是货比三家。

  撩动世界的“神经中枢”

  IBM[微博]在2005年提出了“智慧地球”计划,从电能、医疗、银行等诸多领域提出了“智慧化”的目标,试图通过软件和传感器协调工作,让人们能够更快地应对突发状况、更好地享受生活;而惠普[微博]在2011年提出了“地球中枢神经系统”计划,则试图将多种传感器和无线网络设备结合在一起,为所有的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筑添加一套数字化的感官。

  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就像一大群随时相互交换信息的小蚂蚁,它们共享的信息将会成为管理者的决策依据。这些都是我们目前生活中的物联网,只不过只能算是局域网的规模而已。将这样的思路推广,人们的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虽然我们现在还不会像《生活大爆炸》中的物理天才谢尔顿·库珀一样,用RFID和计算机来管理自己的袜子,但是零售商早已开始了这样的尝试。

  麦德龙在几年前开始的“未来商店”计划,通过RFID标签来标记每件商品,为每个货架都安装了读卡器。当货物不足的时候,仓库会接到通知而自动补货,当顾客离开超市的时候,门口的读卡器将会自动计算出购物车里所有货物的总价,然后连接银行从信用卡里自动扣款。

  和10年前相比,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更方便、更智能、更强大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将这一切连接在一起的物联网,将会带给我们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未来。

  地球的全身整形术

  现在我们和未来之间已经不再存在太多的技术障碍,物联网开始变得更像一个商业问题。

  虽然人们从几年前就开始对物联网寄予厚望,甚至有人引用IBM前任CEO郭士纳的话来试图证明,物联网将是下一代革命性的计算模式,就像计算机和互联网带来的革命一样。但是人们也同样意识到,物联网的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比互联网的规模要大得多。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信息化工程,绝非任何一个团体、公司或者国家可以单独承担的。虽然技术的门槛已经跨过,但是相关产品的成本因素,也决定了物联网企业几乎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全面开花。就目前来看,厂商们都在试图采用从某个应用领域进入,试图占据稳固的地位以拉大与其他对手之间的差距,而许多企业使用的技术标准也有种种不同,这可能会为将来各个物联局域网的连接形成阻碍。

  与当年互联网发展的状况类似,只有在出现一个统一标准之后,物联网才能够更快地发展,网络之间相互连接将会带来指数级别的变化,而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然而,这样的统一标准,也只有在漫长而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之后才会出现。毕竟物联网牵扯到太多的技术、标准、商业乃至法律问题,要一步跨入物联网时代,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像蓝光和HD-DVD之争一样,最终市场将会选择某个标准成为主流,而目前厂商们将不会放弃任何可能性。互联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状况很可能会在物联网时代重现,物联网也许会像互联网一样,在经历过极度繁荣的泡沫后,才会获得冷静而长足的发展。物联网将在那之后才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目前国内关注的物联网概念,大多更像是传统流程的改造,无论是以RFID取代条形码还是以无线网取代固定网络,都并没有涉及到物联网的更深层次——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软件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策。无论如何,物联网的未来,已经开始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点评:

  打开未来的任意门

  ■文/王鹏飞,灵动快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

  物联网可以说是传统行业与移动互联网产业连接的纽带,这扇虚拟与现实之门可以是多种技术,RFID、二维码、图像识别、指纹识别……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RFID技术作为入口,在传统行业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可以看出,在每一枚自动识别标签背后,其实是开启了一扇任意门,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切换到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沃尔玛,可以全程跟踪仓储、物流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而在麦德龙则是补货和支付。

  在这里,RFID的“自动”已经将物联网的能力尽显无疑。但是,每种技术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自动识别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还只是冰山一角,仅有RFID,这个故事并不完整。2006年之后,3G来了,WiFi来了,智能终端来了,也为物联网带来了新的机会。

  实际上,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在非智能手机的机具识别时代,是建立了一套会员卡系统,实现了商家监测信息的一个闭环。在智能手机时代,APP软件、二维码及云计算技术的加入,则拓展了生态链,建立了一套更加精准有效、电子化的广告营销系统,让广大的消费者也成为一环,参与到整体的互动环节中来。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将会形成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泛广告平台系统,围绕广告,用户可以发生的行为包括浏览、查询、互动、购买,这些行为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曾经有业内专家称,未来3年内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数字城市、智能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约3万亿的总产值。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就中国企业而言,国内目前介入物联网的,99%都是小企业,虽然热情度很高,但技术底蕴不强,资金有限,所以难以取得产品的革命性突破,比如传感器终端一直体积很大,不实用。这已引发对物联网产业是否会出现“赚快钱”模式、昙花一现的担忧。华为、中兴等电信巨头在云计算方面投入了巨大力量,但是同样在物联网领域却介入很少,至于原因,业内普遍认为,主要是物联网市场规模并未做大。

  实际上,哪怕全球物联网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尽管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都有了一定突破,但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消费领域,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真正物联网特征还没有显示出来。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市场有限,无法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很高;二是无法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专业化不够,交易成本就会很高。

  也就是说,物联网产业未来必然需要完成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换。我国物联网基本标准体系由多个行业百余家企业共同参与,但是主导者基本都是来自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机构,停留在科技研发的层面。

  物联网商业价值的开发时机尚未成熟,消费市场也还处于孕育之中。

  而未来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物联网的大门一旦推开,所有人就再也没有隐私可言。在此前已经开始推行物联网的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因为物联网侵犯个人隐私而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不仅如此,由于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所有人隐藏在身后的另一面,将会通过物联网为其他人所窥知。随着物联网的成熟,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凸显。

  以前在安全问题上,考虑更多的是多通道、多备份,通过及时断网就可以应对特殊情况。但未来一旦实现物物、物人互联,所有的信息,都将暴露在每个人的面前,企业的商业机密也将难以幸免。这样的特性,也必然决定了物联网的推动会是一场来自各方不同利益的激烈博弈。(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上一篇:美国合众银行推出NFC移动支付服务 下一篇:建设银行天津分行杨铁军:手机支付引领移动金融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