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通过五年努力,我市将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集聚发展的智慧产业基地,形成企业创业更有利、更优化的商业发展环境,形成更高效、更智能的城市公共服务环境;市民将从中享受到更便捷、更低碳、更有品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太原市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说,智慧城市建设会给太原带来全方位的变化,但最大的变化是产业格局的变化,智慧产业将成为我市未来发展最快、增长最迅猛的行业。
??物联网产业智慧升级
??我市之所以能够进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行列,靠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市信息化产业发展迅猛,已集聚电子信息及物联网相关企业几百家,建成了电子装备产业化基地、山西软件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0年增长10倍以上,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已达到256.8亿元。建成了一批智能电网、综合交通、安防监控、智能楼宇、工业控制等方面的智慧基础设施,被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城市等。
??建设智慧城市,太原必须完成智慧太原基础框架和基本应用,包括“1个综合管理平台、1张城市感知网、3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若干示范应用工程、若干应用服务终端”。据测算,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将为相关产业每年带来产值18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500亿元以上。相关设备提供和服务运营商、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将分享这一巨大蛋糕。
??为了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我市将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包括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的电子信息及物联网产业、无线射频识别及传感器等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等。我市将支持物联网优势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深入拓展,提升系统集成水平。同时,加强无线通信、电子标签、系统集成、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重点环节的企业培育和引进,强化产业配套能力。鼓励发展物联网运营与服务业,建设物联网服务支撑平台,创新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及服务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促进物联网运营产业集群发展。
??基础设施智慧跨越
??按照发展规划纲要,我市要按适度超前原则,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智慧跨越。其中包括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及集成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中,加大无线宽带 WIFI 热点覆盖密度,3G网络应用融合,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为智慧太原海量信息应用、技术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灵活、高效、安全、高扩展的网络传输系统。同时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入感知网、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对城市运行感知监测能力,建立先进的地下管网、交通、电力、供水、供气等行业监测、控制与管理系统,实现管控一体化,提高基础设施的可控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慧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包括感知网、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中心、服务终端等。感知网覆盖主城区,需要60种涉及环境、能源生产和销售、地下管线监测和定位等百万个传感器,20万个城区部署固定和车载视频监控摄像头,10万个 CCD 相机,100台移动车服务于城市安全、环境保障和突发应急事件响应等。数据中心能够动态加载和融合30种以上数据,能提供地理空间数据、典型专题数据和政务数据的动态管理。云计算中心需购置设备2万台,云计算能力千万亿次/秒,能提供海量城市时空信息高性能服务。服务终端装载智能手机10万部、车载终端10万个、电子屏3000个,可为决策者提供智能决策分析,为企业提供处理分析和现场监控信息,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
??实体经济智慧转型
??工业经济要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必须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了绝佳机遇。
??为了促进工业经济的智慧转型,我市将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以智慧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在钢铁、装备、化工等重点制造业领域,要加深“两化融合”,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和优化工艺流程,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计算机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装备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大力推广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和网络化制造,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加快“太原制造”向“太原智造”转变,推动制造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鼓励信息产业企业向制造业企业开发专用软硬件和服务产品,推进实体经济信息化改造。
??在服务业领域,大力推进服务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服务业向智慧服务业转型。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发展。支持企业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