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武汉品尝武昌鱼的美味,再逛逛黄鹤楼;中午乘高铁到长沙领略岳麓书院人文气息;傍晚坐动车到南昌,赏滕王阁美景;晚饭再赶到合肥巢湖景区下榻;手持一张“中三角”旅游一卡通,你可在各地景点、酒店刷卡消费……
如此的乐和行程,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昨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汉举行,长沙、合肥、南昌、武汉4个省会城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达成《武汉共识》,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进入到全面推进阶段。四市将同跳“集体舞”,冲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四市在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旅游等11个领域签署了具体协议,包括打造“2小时城际交通圈”、推广四省省会城市“旅游一卡通”、推动“新农合”跨市结算、加强“三江四湖”水环境保护合作等。
会前,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会见了与会领导和嘉宾。李鸿忠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下,经过湖南、安徽、江西、湖北四省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努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对中部地区加速崛起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为四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希望四省以此次会商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为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共同努力。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合肥市市长张庆军,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南昌市市长陈俊卿,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武汉市政协主席吴超等参加昨日的会商会。
四城之间高铁互通
不久的将来,四市之间将全部互通高铁或城际铁路,形成2小时互达经济圈。
根据交通合作协议,四市将积极合作,以武广、合武、京九、沪昆、昌吉赣等客运专线为主体,加快推进四省会城市间高铁、城际铁路等快速通道建设,尽快研究建设长沙—南昌、九江—合肥、武汉—九江城际铁路及合武高铁改造等项目,使四省会城市间形成环状快速铁路网,从而建成四省会城市互达2小时经济圈。
四市将加快长江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武汉至岳阳城陵矶段4.5米水深航道工程的建设。推进湘江、赣江、汉江、巢湖流域等航道整治,形成长江中游港口群。联合争取开辟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和直达欧洲铁路货运专线。
积极培育、引导发展豪华游轮旅游运输,重振内河水路客运业。巩固发展四市城际间公路高速客运,努力争取路桥通行优惠政策,降低成本,惠及旅客。
共推旅游一卡通
今后,城市群内可望实现异地租车、景点、酒店、交通等付费一卡通。昨日,四市签订协议,力争构建长江中游无障碍旅游区。
协议称,四市旅游局将依托岳麓山、巢湖、滕王阁、黄鹤楼等著名旅游区(点),以武合高铁和京广高铁为骨干,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共建长江旅游黄金带和中部高铁旅游协作区;致力于推动“美丽中部”、“美丽城市(社区)”、“美丽乡村(村庄)”等系列生态文明景观建设。
完善异地汽车租赁网络,完善自驾车(房车)线路、标识和营地,实现景点、酒店、餐厅、交通等旅游付费一卡通。
四市旅游局还将共同建立健全交通异地救援和保险理赔体系,搭建旅游警务合作机制。
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今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居民,可免费享用群内各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在武汉可购长沙、南昌、合肥演出票。根据昨日签订的文化协议,四市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
四市将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群众文化交流活动,推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艺术节。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演艺联盟,推动精品剧目巡回交流演出。打通票务系统,四市任何一地可订、购另外三地演出票。
支持武汉地区高校在长沙、合肥、南昌三地的文化企业设立文化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文化企业跨区域发展,鼓励传媒、影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创意设计、广告会展等文化企业跨区域投资与合作,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
联合攻关力保青山绿水
围绕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环巢湖等重点区域的农业和资源环境,积极开展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照明、绿色公交以及江河、湖泊水污染治理、工业脱硫脱硝等技术的联合攻关与协作,为四省会城市“天更蓝、水更绿”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四省会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合作,支持示范推广工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四省会城市生产的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或整车产品。
鼓励四省会城市相互建设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同组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在四省会城市实现转化和产业化。
联合开展PM2.5防治
四市将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三江四湖”水环境和流域生态保护合作,力争“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共同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根据协议,四市将加大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合作与交流,共同争取国家关于环境税、排污权及碳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支持。联合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向四城市引进国际环保合作项目。共同争取国家组织启动编制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共同争取开展环境税、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等试点。
同时,以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大环保科技交流力度。联合开展水生态修复、PM2.5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等城市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科研合作。促进市场开放和产业协作,组成环保产业联盟。
共建“智慧城市群”
以四市为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长江沿线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集约节约土地空间资源的先行区,争取国家在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和布局重大项目的优惠政策,争取在四市设立城建专项资金,争取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单列,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加强四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协调、多规融合,建议比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规划政策,探索支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机制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模式。
构建区域“智慧城市群”。运用数字城市建设的先进运营理念,共同组织开展智慧城市群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信息共建共享的跨区域数字信息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