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常常碰到的一个词语,每类应用都依靠“智能”这个旗号来吸引消费者,比如未来的智能家庭、智能工业、智能能源、智能医疗、智能城市以及智能农业等。
“智能”两个字为电子行业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包含着巨大的“馅”等着我们去挖掘。所有的智能基础,是全面感知,新型敏感材料/元件、MEMS技术等正在促使传 感器不断向着微型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电子行业风靡的摩尔定律同样在传感器厂商中扮演主导角色,他们将各类传感器推向性能顶 峰,如在MEMS传感器领域的ST、飞思卡尔、ADI、英飞凌、InvenSense等;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OmniVision、美光、索尼; 环境光和接近传感器领域的美信、安华高、罗姆、奥地利微电子等。此外,中国本土传感器厂商的成长也很快,包括比亚迪微电子、思比科微电子、深迪半导体、瑞 声科技等,都以各自的特色技术分得一杯羹。
通过各类传感器的全面感知,地球上的物体像是被装上了电子神经,通过不同的传递方式,这些物 体 上的电子神经系统跟大脑链接,这样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都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各类无线技术进展也很迅速,Wi-Fi,蓝 牙,WiGig(60GHz),ZigBee,RFID向着更低功耗更高速率的方向发展,这些标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在数据速率/功耗方面各有千秋, 他们相互竞争且没有互操作性,但在某些特殊领域中,某种技术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标准,比如ZigBee已经非常广阔的用于智能能源、智能家庭/楼宇、智能农业中;RFID则被门禁系统、物流等领域采纳。在即将开始的IIC-China 2013上,主办方设置了连接技术论坛,将邀请业内专家与大家分享“基于HRML5的跨多个平台云计算”,帮助开发人员提供强健的应用开发环境,实现跨多 个平台的“云上的互联计算”。
除了传感与连接,正如英特尔中国区嵌入式及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监曾明所提到的,“智能系统需要更强劲的计算能力来来处理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工作负载整合,将原始数据转变为可衡量的商业价值。”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处理庞大的数据量,这一步对更强的计算能力提出需求。各类 嵌入式微处理器(MPU)、MCU、DSP、SoC、FPGA等的处理能力也迅速攀增。
“智能系统与传统嵌入式系统最明显的特征可以被总结为三大要素:互联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曾明认为,“互联性包括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智能设备与云之 间的连接,这意味着,智能系统不再孤立地提供单向服务,而是自主地与互联网连接,在执行本地或基于云的应用的同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本地分析或发送给大型 数据中心;安全性是智能设备或智能系统必须有能力抵抗外来的威胁,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可信赖的数据分析;此外,可管理性,以往的传统嵌入 式设备在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费用。智能系统的可管理性能够使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分布在各个物理地点的智能设备,进行 管理、维护、检查、升级等。尤其在当下,企业面对的成千上万台互联设备,可管理性不仅帮助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有效节约管理和维护成本。”
安全,最值得关注
未来的智能地球,可能是一个布满传感器的现实世界,人类依靠电子技术收集从动作到气味的一切,再通过无孔不入的无线网络,最终控制整个地球。新一轮汽车、工业、家电、医疗、军事等行业的巨大的智能化升级,将在对硬件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包括硬件平台的可靠性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除了硬件可靠性,各种嵌入式系统都是面向特定应用领域,根据应用需求定制开发,从而把智能渗透到各行各业,这背后,对嵌入式软件安全性的关注成为智能化增值的关键,也为商业化的软件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智慧”正在入侵地球上的各行各业,在各行业中的智能创新为工程师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在这次新年展望中,《电子工程专辑》选择了工程师最关注的几个方面,以分析师的视角将业界朋友的观点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