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冷链管理领域,目前已有部分企业采用了RFID技术,例如九州通医药集团已投资3亿元建立了上海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其中应用了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的RFID(电子标签技术)对全程冷链管理系统进行温度管理。除药品经营企业外,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应用RFID技术以实现冷链物流的专业化管理。
而一些物流公司依然采用人工确认温度进行温度管理,但这种方式只限于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测定,缺少运输环节的连续性温控数据。如何实现全程实时温度监测与控制,是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冷链管理时突出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据了解,贴有RFID标签的冷链箱,就如同有了一张电子身份证。身份证可以记录货物所有的信息,其中包括货物的实时温度信息。一批冷链周转箱出库时,读写器能一次性读取到该批次各冷链保温箱内的所有RFID温度标签的信息。这使冷链周转箱出入库的信息录入实现了自动化,缩短时间的同时也确保了出入库信息的准确性。当货物量很大时,出入库自动读取信息能够解决物流操作环节的瓶颈问题。
NEC中国区IT服务事业本部制造与装置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华此前表示,在冷链物流环节,RFID技术多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高附加值物流系统的管理中。通过药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带有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把货物信息包括药品温度数据实时地储存在RFID芯片中。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可以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
冷链应该是一个封闭的链条,然而许多需要冷藏的药品从出厂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冷链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温度超标问题,威胁到药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针对冷链管理,新版GSP在制度管理、人员资质、操作流程、硬件设施、监控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强化了高风险品种,如疫苗、生物制品等冷链药品的质量保障能力。然而,不少企业纷纷表示,经营冷链药品需要的符合冷链要求的运输设施、设备的改造或添置对企业来说代价甚高。
“所谓认证难度大,并不是大在认证本身,而是如何把握标准的度,平衡认证放行与认证责任的关系。因为缓冲时间只有3年,如果达不到新版GSP的要求,就面临倒闭或是被兼并。相反,如果通过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让企业的利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员条件、设施及设备水平以及信息化管理方面上台阶,才能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和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大部分专家均表示了这样的观点。(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