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1日,温州社会保障·市民卡(以下简称市民卡)正式启用“医保一卡通”功能,随后加油、借书、坐公交等各项功能也逐一开通。启用一年后,市民对市民卡的接受度如何?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采访。
数据:市民卡激活量不足一成
目前,全市市民卡发放量已达230余万张,今年还将新增70万张以上。
截至4月18日,市区范围发放市民卡达69万张。刷卡就医的,共计8万多张,占发放量的10%;开通借书功能的,8000余张,占温州图书馆有效读者群的13%;刷卡乘坐公交的,33700张;开通公共自行车功能的,17800余张。合计账户总激活量不到62000张。
由此可见,启用一年,市民卡尚未被广泛利用,仅从社保功能来看,市区还有近60万张卡在“沉睡”。
调查:三原因让市民卡“沉睡”
欲打造成“万能卡”的市民卡,为何难成“万人迷”?记者通过街头随机采访,汇总了数十名市民的声音,发现“冷落”市民卡,不外乎以下三大原因。
原因一:怕麻烦——原卡仍适用,改变习惯不容易
市民张小姐:“原来的卡都能用,为什么还要再开通市民卡?”
很多市民有同样的疑惑。虽然温州市民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但由于目前仍和社保卡、借书卡、公交卡、公共自行车卡等并轨使用,不少用惯旧卡的市民并不愿意改变使用习惯。
部门回应(温州市民卡服务中心):一张市民卡不但能让你出门少带五六张卡,还能享受不少优惠。如公共自行车业务,可以少缴100元押金;到图书馆借书也不用额外交押金,而注销图书卡转用市民卡,还能退回原来的押金。
“接下来旧社保卡将逐渐停止使用,我们也会尽力增加市民卡的功能,扩大应用范围,做好服务,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市民卡的便利。”该中心负责人表示。
原因二:怕复杂——一张卡多个账户,就怕分不清楚
退休杨阿姨:“听说不同的功能需要开通不同的账户,太复杂了。”
根据市民卡的不同功能,所关联的账户也有所区别,如社保功能对应社保账户,银行卡对应银行账户,而小额支付等功能也一一对应各自的账户,如加油、汽修、坐公交车等。这么多账户,难免让人有些晕。
部门回应:“社保账户自动开通,其他账户也只要开通一次就可以了。”该中心工作人员说,市民在网点办理时,只需告诉业务员要使用哪项功能、充多少金额,业务员便会完成操作,不会太费心。
原因三:怕危险——卡上有照有号码,个人信息易泄露
市民王小姐:“看着印着自己头像、身份证号的市民卡,有点不敢用。”
部门回应:市民卡的首要功能为社会保障功能,因此必不可少的要在卡面上显示相关信息。如果使用频繁担心泄露信息,可以办一张副卡。
市民卡分主卡和副卡,主卡具备所有功能,而副卡只具备小额支付功能,即市民卡账户的应用。为方便市民使用,副卡的形式还可以有多种选择,不仅可以作为一张卡携带,还可以加载在手机上,直接刷手机进行支付。
目前,市民卡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均合作推出手机副卡。手机副卡可直接装置于手机内部,或贴在手机外壳上,坐公交车、出租车或是洗车只需刷刷手机就行。而主卡可以放在钱包里,可以在看病买药或办理银行业务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