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飞行更安全、更具效率,甚至更省钱?这恐怕是整个航空业长期以来都在追求的目标。如今,当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世界与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数字世界更深层次地融合时,或许就是突破的良机,而这种融合就被称为“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正在试图通过让飞机变得更聪明。
2012年,春秋航空轻轻松松省下了一笔可能花掉的21万美元,怎么做到的?这要从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早就在飞机中置入的七七八八的传感器说起。
2012年9月19日,这些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显示,一架飞机的二号发动机风扇振动值突然升高,GE在上海的航空客户支援中心立即向春秋航空发送通知,经排查后发现发动机的两片风扇叶片被外物击伤。打伤的风扇叶片很快被更换,一次飞机故障停场检修就这样被避免了。
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案例一定会很对GE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的胃口,春秋航空飞机置入的那些传感器背后站立的GE工业互联网构想是他的标签之一。
“缩短故障时间,优化资产和系统,可以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高,这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优势。”伊梅尔特告诉记者。
15万亿,这是GE第一次提出15年内工业互联网给全球带来的经济增长。“中国将占据其中1/5,即3万亿美元的份额。”
一个500亿的“蛋糕”
伊梅尔特将“工业互联网”定义为:智慧的机器,加上分析的功能和移动性。GE认为,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最终将重构全球工业。
中国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这样简单理解:“工业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延续到人与机器的沟通,以及机器和机器的沟通。”
GE计划未来三年在工业互联网上投入15亿美元。根据GE的测算,如果工业互联网如同当今消费互联网那样得到充分应用,从现在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
这样的增量首先来源于海量的设备接入。王建宙给出了这样一种算法:目前,中国有11.5亿部手机。其中大部分都能上网。假设每一部手机能够连上10台机器设备,包括交通、通讯、家电、医疗等所有设备,那么仅仅在中国,所有手机目前的接入设备数目就已经达到115亿。由于工业设备运转的复杂性,工业互联网可能接入的设备只会更多。比如,一台用于维护石油天然气设备科学运转的GE本特利SYSTEM1系统,就需要联通监控汽轮机、压缩机、泵、风扇、热交换机等数十种机器。数据传输、分析的机器另算。
微软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做的一项分析也显示,到2020年,全球所有可连接的设备将会超过500亿。
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GE之外,微软、西门子、IBM等也看中这一机会,新一轮“跑马圈地”由此开始。
1%的节约都是巨大的
GE的构想并非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去年已经推出了9个工业互联网项目,今年还将推出20个新的工业互联网项目,业务领域集中在医疗和航空。
对于GE客户而言,工业互联网能带来的直接好处有两个:一是降低设备故障的几率和时间;二是实现资产管理的优化,让设备能够在能耗最低、性能最佳的状态中工作。
海航是工业互联网概念最早的践行者之一。5年前,它就对飞机进行了资产的数据管理,以节省燃油和降低碳排放。通过机器互联,数据收集系统一天就有将近6000万的数据。利用软件分析数据后改进系统,使得海航在2012年和2011年节省了1.1%的燃油使用量,也就是3.1万吨燃油,折合人民币是2亿多元,同时碳排放减少了9.7万吨。
航空公司只是GE目标客户群之一。盛京医院已经采用GE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Asset Management)后,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设备运行和高质量的管理优化。其机器故障报告记录下降了近30%,每月维修总时长减少了约340个小时;此外,利用GE本特利SYSTEM 1系统,上海赛科乙烯厂每月节省超过220万美元由于潜在的非计划停机所造成的损失。
通过利用这些数据能够显著提高效率。在航空业中,哪怕是1%的燃料节省都能在未来15年帮助节约300亿美元。并不单单是航空业将受益,在全球燃气电厂提高1%的效率能够节约660亿美元的油耗,而在全球医疗保健行业则能带来63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
GE的准备工作
海航董事长王英明称,除了设备管理,海航的另一实践是利用工业互联网做安全管理。他说,海航飞机上至少有88个以上传感器被传感、记录,每一秒钟有四组数据,同一种信号每一秒采集4次。
身为全球工业巨头,GE为设备安装传感器并不难办。但搜集、处理这样海量的数据无疑不是传统的工业所能应付。去年12月,GE和埃森哲合资成立Taleris公司。其主要任务就是补齐GE云计算的短板。此外,GE和埃森哲新成立了合资公司Taleris,将采用智能运营技术分析来自多种飞机零部件和系统的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提供预测性建议来优化飞机维护和航班运营。
2012年,GE一共推出了9项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今年,它计划推出20项。
事实上,花大力气提升软件分析能力的并不是只有GE。IBM早些年便已经转型为软件服务公司;西门子既卖CT机,也做供乡村医生参考的病例库;霍尼韦尔早已经给楼宇设备装上了智能监测系统。软、硬件与分析工具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
新的商业形态必然催生对于人才的需求。Bill Ruh认为,这正是GE需要做的另一门“功课”。GE在硅谷成立的软件和分析中心已有500人,将来会扩展到1000人。在中国,GE已经在上海、成都、西安建立研发和创新中心,拥有软件工程师300人。
催生无数新公司
伊梅尔特认为,以GE为代表的工业公司会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主角之一,作为机器的供应商,工业公司非常了解客户对机器的使用情况,数据也是通过机器内置的传感器采集。
在他看来,工业互联网时代,GE这样的工业类公司,微软、IBM等从事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公司,还有如中移动这样的通信公司都可能成为主角。同时,围绕着分析、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新技术,也将会催生大批新的公司。
GE极力推动的工业互联网系统搭建起来后,网络设备、编程、安全等GE不会自己亲自开发的环节,则留给第三方的创业公司巨大的市场空间。“有朝一日我们会看到数以百计的创业企业家提出想参加到航空发动机分析技术当中,或参加到医疗设备的分析技术当中。”伊梅尔特说。
资深互联网评论人谢文的一段话更像是工业互联网所面对的现实。“我们头顶上正在形成一个数据化的世界,它影射着我们现实世界,但超出了现实世界,那个世界的商业模式谁能赢谁能输,该怎么生活,这将是我们未来二三十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