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发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此次共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比2012年试点范围扩大9个。可以说智慧城市在我国掀起了建设浪潮,各地先后公布了自己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00个城市在不同程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连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卷入“智慧风潮”。更有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打造“智慧城市”。
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可以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便利的呢?据了解,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其中智慧城市可以在涉及到教育、医疗、交通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提供极大的便利。它的出现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它的出发点应该受到肯定,可是目前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将智慧城市与政绩挂钩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方向就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智慧城市”为显著特征的信息化,迅即为各地所接受,动辄宣称打造“智慧城市”,并将此作为城市的“新名片”。目前经常容易看到那些“一窝蜂”、“运动式”的决策思维,主管领导“重点抓”、“全力推”的运行机制,盲目推进的背后,很难让人不与政绩饥渴之类的执政导向联系起来。
地方政府贪大而求全
市建设需要分阶段、实施重点突破,而很多地方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医疗、交通、教育、城管等所有领域都想做。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什么领域都难以突破。“千城一面”。智慧城市规划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现在很多地方的规划同质性较高,没有体现城市独有特色,最后容易造成“千城一面”,而且实施起来的可操作性,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智慧城市建设缺少民众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狂欢,它将带来大量的项目和工程,带来巨额的社会投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就业等。智慧城市也已成为相关IT企业的盛宴。它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量的订单和收入。而民众则对其知之甚少。民众本应是智慧城市建设参与的主体,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智能化服务,并需要通过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与智慧城市相适应的智慧市民。缺少了民众的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就容易与初衷渐行渐远。
重“头衔”而轻目的。
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并不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电子城市等到智慧城市建设,只是换了一个标签,弄了个新概念而已。国家的牌子都想要,纷纷跑试点,而忽视智慧城市建设的真正目的。
重技术应用而轻观念转变。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毕竟只是工具,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完善才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没有真正为民的服务理念,城市最多只能智能,而无法智慧。
结语:城市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也是由浪费型社会想节约型社会转变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极大的节约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可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也要发现它的不足和问题,面对问题要积极面对,及时解决,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要发展真正属于地方政府自己的智慧城市,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当然更不要忘记智慧城市的核心,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