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关于“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的几点思考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3-09-25 15:02:31
不需任何担保、抵押,只要凭借企业信用资质即可申请贷款,24小时随用随借、随借随还—不久前,阿里巴巴金融向普通会员开放的“网络金融”再度使“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议题喧嚣尘上。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全新虚拟客户信息体系的构建,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如何充分认识和利用“大数据”,将是未来商业银行赢得市场的利器。

  不需任何担保、抵押,只要凭借企业信用资质即可申请贷款,24小时随用随借、随借随还—不久前,阿里巴巴金融向普通会员开放的“网络金融”再度使“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议题喧嚣尘上。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全新虚拟客户信息体系的构建,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如何充分认识和利用“大数据”,将是未来商业银行赢得市场的利器。

  一、“大数据”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所谓大数据,核心在于在多类型、海量数据之中的分析处理能力。大数据被誉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 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大数据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渠道和营销手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银行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更及时准确的研究和预测市场营销和公关活动的效果,提高风险模型的精确度,从而进入全新的科学分析和决策时代。在这种情况之下,利用大数据的能力将成为决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新型媒体的兴起也给银行提供了全新的与客户接触的渠道。

  (二)大数据衍生了新型业态参与金融市场竞争

  大量的数据来源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正催生出很多新的金融业态来直接抢滩金融市场。在英国,一家叫做Wonga的公司利用海量数据挖掘算法来做贷款业务。在中国,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金融自2012年8月起依托淘宝网和天猫网详实的订单信息,全面向普通会员开放,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低额贷款。而其依仗的正是掌握在手中的海量客户经营数据,有了这些数据,阿里巴巴可以说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了如指掌,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信贷业务的风险。如果说像Wonga这种尚需要去网络上搜集数据来进行放贷的公司尚不足为惧,那么像阿里巴巴这种本身拥有雄厚客户基础和海量数据资产的公司介入金融行业,将对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有专家预测,“网络融资”可能成为20年后的主流,甚至可能发展到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直接完成资金融通。

  (三)大数据将全面颠覆金融服务形态

  从长远来看,随着数据化和网络化的全面深入发展,金融服务将向虚拟化方向发展,从而逐步颠覆金融服务形态。一是产品转向虚拟化,资金流将越来越多的体现为数据信号的交换,电子货币等数字化金融产品的发展空间巨大。二是服务手段虚拟化,通过移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完全虚拟的渠道向客户提供业务服务。三是流程虚拟化,银行业务流程中各类单据、凭证等将以数字文件的形式出现,通过网络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处理的便利性和效率。在这样的服务形态下,“数字金融”得以全面实现,银行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嬗变。

  二、商业银行应对“大数据”的策略选择

  面对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加快改变传统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方式,真正将数据作为战略性资产,有效整合来自银行网点、移动终端设备、传感器网络传来的海量数据,为科学决策和发展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一)重塑理念,突出“数据治行”。切实重视“大数据”开发利用,着力营造“数据治行”文化,倡导用数据说话,准确描述事实,反映逻辑理性,将现有数据转化为信息资源,为高层管理和决策提供强有力依据,让决策更加有的放矢,更加贴近真实市场。

  (二)精密筹划,加快完善系统“数据仓库”。着眼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对海量数据的持续实时处理,建设完善数据仓库项目,获取属于自己的大数据,为经营效率提升、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支撑。通过高度集中、完备、综合、专业的数据仓库系统,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全方位调整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信息战略,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成本绩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实现多系统数据的业务逻辑整合,形成全行级客户、产品等主题数据。

  (三)海纳百川,建设“大数据平台”。打破传统数据源边界,更加注重社交媒体等新型数据来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客户信息,并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要积极推动传统业务渠道与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新兴业态纵向整合、横向渗透,促进信息集中、整合、共享、挖掘。要对数据存量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建立完善内容涵盖全面、功能丰富齐全,集网上贸易服务、网上保理、电子商业汇票、票据池、应收账款池融资、在线融资等为一体的综合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触手可及的全方位贴身服务。

  (四)从容驾驭,建设“智能银行”。通过有机处理繁杂数据,敏锐洞察并引领客户需求的高度智能化金融商业形态。要创造性利用社交网络数据和移动数据等进行产品创新和精准营销。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从传统有时限的金融服务向全天候服务转变。打破传统物理网点的地域限制,提供“银行始终在客户身边”的立体化金融服务。整合柜员、客户经理、自助设备、网银、手机或移动终端等各类渠道,彻底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提供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智能化渠道服务,切实为客户创造最佳服务体验。

上一篇:智慧图书馆一年节约8000元电费 下一篇:智能家居处于爆发初期 四大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