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RFID)产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虽然中国RFID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间经历过了一段高速的成长期,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投资与消费不振、国内市场发展不均衡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专家认为从2015年开始,中国RFID行业将再一次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预计市场增长速度将从当前的25%左右再次提升到30%以上。
射频识别(RFID)产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将“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确定为我国需要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其发展目标包括“重视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的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推广RFID、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形成一大批有示范效应的应用范例,为无处不在、人与物共享的网络应用奠定基础。”信息产业部将RFID工程列入“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六大专项工程,在商贸、海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金融、税收等领域推广应用RFID技术和基于RFID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现阶段RFID技术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协议、编码体系、应用规范、测试规范、数据安全和应用管理等。目前,国际上的RFID标准实际上包括三大阵营,即ISO系列、EPC系列、还有日本的UID系列。也有人说是EPC和UID两大系列。这些标准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前,EPC标准在案例方面和企业支持力度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GEN1到GEN2的演进,许多符合GEN2的产品已经面世。ISO标准则秉持标准的基本理念,少了一些商业利益,更侧重标准的中立性,因此对于加速RFID产业的发展来说,似乎更具有弹性和发展前景。而对于UID标准,通过汇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似乎正在逐步迈向滑铁卢,而参照ISO18000系列的中国RFID标准取将更被看好。
中国设立了7个RFID标准组,分别是总体组、标签和读写器组、频率与通信组、数据格式组、信息安全组、应用组和知识产权组。中国的标准参与企业已经达到100余家,包括了中国RFID行业的所有知名企业。而来自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包括微软等都有参与中国RFID标准制订的意愿。
虽然中国RFID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间经历过了一段高速的成长期,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投资与消费不振、国内市场发展不均衡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下,2012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据IIPA的预测,2013-2014年间,这种市场增速下滑的态势仍将维持,整体将从以往超过30%的增长速度,降低到25%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短期内行业整体将进入增长速度相对低的时期,但IIPA根据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内在新兴产业投资逐年加大、部分细分市场RFID应用开始出现规模化趋势等系列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认为2015年开始,中国RFID行业将再一次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预计市场增长速度将从当前的25%左右再次提升到30%以上。
与此同时,国家金卡办主任、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张琪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与国外差距在缩小。我国物联网RFID产业链基本形成,但不同产品门类发展不平衡,企业呈集聚发展。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传感器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但智能传感器发展滞后;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M2M网络服务高速增长,2012年M2M终端数已超过2100万,年均增长超过80%;中国RFID产业快速成长,2012年市场规模达236.6亿元,年增长31.7%。
张琪说:近年来我国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营造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的良好环境;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落实,对物联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使我国RFID应用领域迅速拓展,应用需求更加旺盛,规模化应用不断涌现。她预计,2013年中国RFID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比2012年增长35%左右,我国RFID产业市场规模将达320亿元左右。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将进入良性循环,步入发展的黄金期。中国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规模化应用尚未形成,各项工作还都处于初创期,存在不少问题急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