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发展初期资金瓶颈制约严重,仍需要政府资金扶持和大型企业的前瞻性投入。应完善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信息传感设备,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新技术。目前,物联网在监测农作物灌溉、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环境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等方面正逐渐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物联网的应用既能改变传统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今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部更适时印发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首先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根据方案,设立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三大试验区覆盖了现代农业生产的种、养、监管领域。近期,农业部、中科院、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天津又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
在实验区外,全国各地农业物联网发展也是方兴未艾。宁波用物联网技术栽培葡萄,只需点下鼠标,附近葡萄园内的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空气湿度等一目了然,减少人工成本1/3以上;湖北联通建立了统一的“农业新时空”信息化平台,累计为200多万农民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已经越发广泛。
然而,也要看到,当前农业物联网也存在着投入大、利益产生及其附加值滞后、农户和一般企业不愿参与的事实。这一现状决定了农业物联网发展初期资金瓶颈制约严重,仍需要政府资金扶持和大型企业的前瞻性投入。尽管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2012年对物联网投入发展资金近3.5亿元,但相对总入围企业数以及外围需求来说,仍有很大差距。
为此,笔者建议,未来可从以下三个层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首先,完善财税政策扶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好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集中力量推进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农业部负责监督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试点省市要严格落实配套资金,并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办法。
其次,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参与。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大对物联网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物联网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发展期货市场和保险(放心保)市场,降低价格波动导致的价格风险,降低自然灾害、作物病虫害、动物疫情等造成的产量风险。
再次,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可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如欧盟以官方为主发展农业物联网, 但同时鼓励农业协会参与;中国联通投资湖北物联网等等,这些做法都值得推广。鼓励设立物联网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物联网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此外,引导有关IT企业和有实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使农业信息服务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