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专家称建智慧城市难治中国城市病
作者:刘虹桥
时间:2014-01-10 15:03:02
“面对一个愚蠢的城市规划,‘智能城市’方案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中国未来不可能出现一个个‘智能城市’,最大的可能,是会在城市内部出现一个个智能片区。”上述发言,来自住建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崇法。袁崇法是在1月8日下午举行的某高峰论坛上做出如上评论的。
关键词: 城市化 智慧城市

  “面对一个愚蠢的城市规划,‘智能城市’方案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中国未来不可能出现一个个‘智能城市’,最大的可能,是会在城市内部出现一个个智能片区。”

  上述发言,来自住建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崇法。袁崇法是在1月8日下午举行的某高峰论坛上做出如上评论的。

  袁崇法认为,国内过去将“城市化”理解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带来的商业机会,这遗留下很多问题。现在,随着近30年的快速城市化阶段进入后半程,中国迫切需要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生存环境”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关注人的居住和生产环境,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袁崇法指出,现有的城市存量不可回避,推倒重建既不现实,也不能解决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此条件下,智慧城市发展有强大的需求动力。如何提升城市内部竞争力、支撑服务业发展,并以此支撑经济结构竞争力提升,已成为城市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许多问题,智慧方案根本无法解决。”袁崇法说。以北京为例,过去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导致城市功能分区过度专业化,医院、学校、商业区高度分化,但每个人的需求是综合性的,这必然导致极高的交通成本,拥堵问题在所难免。

  “顶层规划方案出了问题,再先进技术也难以为北京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寻找大家相对可以接受的方案。”袁崇法说。

  袁崇法评论说,如果城市基础不好,先天条件不足,再如何智慧发展,也不可能产生非常令人振奋的效果。但是,如果城市管理者能够对生产、居住、就业、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效搭配,依旧可以减少交通需求总量,缓解交通压力。

  “在一个比较愚蠢的规划的存量的基础上,智慧城市建设只能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成就上。能够让老太太买菜减少十分钟,小孩上学减少一公里,就已经是很好的成果了。”他说。

  袁崇法建议,智慧城市不能仅仅考虑现状,还应考虑前端,并且需要延伸至国家战略层面,使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战略之举。

上一篇:集创北方瞄准可穿戴等应用发布新一代触控芯片 下一篇:厦门4G应用体验:4G开启智慧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