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的利好政策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被称为“美丽产业”的旅游业,也成为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亮点工程”,做大做强似乎也能成为党政领导“亮点政绩”,旅游业的高度关联和广泛带动能力,也成就了富裕一方的“亮点经济”。
于是,我们看到热热闹闹的中国旅游,大家都在相互争宠找亮点,却往往忽略了旅游产业市场基础的“基点”和“支点”,那就是缜密科学的前期市场调研和后期效果评估。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规划景区?建设多大体量?设计什么内容?建好会有人来吗?我们到底去哪里营销?潜力客源地在哪?游客是如何消费的?很多我们的旅游决策都是在“拍脑袋”,因此我们说,唯有“基点”和“支点”的稳固,才能有的放矢地推动中国旅游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追逐亮点工程,忽视数据调研
2012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国内游总收入高达22,706.22亿元,根据“十一五”计算,涨幅近40%。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207,167.00万亿元,国内旅游消费占总消费比重10.96%,增幅3.3%。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4650.1亿元,复合增长率20.5%。
如此快速的发展,庞大的产业规模,很容易产生旅游市场发展的泡沫化,如果没有调研做基础,想当然做预算,就有可能产生新时期的“旅游大跃进”,喧嚣的浮华背后,是根基不稳的潜在危机。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起初是领导导向,然后是投资商导向的开发旅游。就旅游规划而言,建设大景区、发展大项目、带动大旅游,成为旅游地打造的亮点,贪大求全,急功近利,在某些区域甚至有些饥不择食的势头。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大数据分析和研判,某些拍脑袋决策下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旅游项目,普遍面临着难落地、运营乏力的局面。
就旅游策划而言,旅游地没项目,有项目没特色,于是陷入了策划误区——求全、求多、求大。而成功的旅游目的地策划绝不是“一锅炖的大杂烩”,而是拨冗求精,找到价值核心。是卖资源、卖概念、卖体验,还是卖灵魂?
就旅游营销而言,我国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阶段,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产业进入品牌营销时代,众多旅游目的地将营销活动作为吸引眼球的亮点,却忽视了旅游调研是决定一切的决策根本。
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依据科学发展,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适应未来旅游发展需要,解答旅游时代课题。没有市场调研作为基点和支点,任何产业发展都如漂浮在云端,空中楼阁,惴惴不安。
因此,中国旅游产业亟须精准、客观的“基点”和“支点”,需要以旅游调研作为“第三只眼”,来研判全产业链的顶层设计、落地执行的战略路径和技术路径。
中国旅游亟需建设大数据平台中国旅游市场盘子很大,但摆盘缺少秩序。大家都在努力扮靓盘面,而忽视了支撑盘子运转的基点和支点。有人对中国某些地方统计数据的描述非常生动,“若讲真话,马上就完;若讲假话,早晚得完”。讲真话,无法对上头交代,乌纱马上难保;讲假话瞒天过海,一错再错,陷入恶性循环,迟早完蛋。
这种心态下的决策依据已经不可辨认,而缺少真实数据的客源地市场将如何确定,谁又能评估旅游营销效果?某些区域旅游营销决策非常随意,既没有前期的营销调研,更没有后期的营销实效评估。营销方案依据从哪儿而来?准确的客源地市场从哪里来?旅游营销结果的评估如何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研,更没有决策权。显然,对于夯实旅游市场,做到数据扎实,为决策者提供重要依据,是策划方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正在研究的大数据平台,是以旅游调研为支点,撬动的是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它提供了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从前期信息收集到数据分析,从指导营销方案到营销(监控)评估,以大数据为核心,依托技术加速度构建了一个创新型的科学化、体系化、系统化、持续化的工作路径。
2014年中国全面启动“智慧旅游”,各级旅游部门也在积极筹划,我认为,旅游调研可以说是智慧旅游的一个很好诠释。首先,旅游调研是为满足旅游市场不断变化和细化的工作过程,需要运用智慧的头脑,采用智慧的手段,完成智慧的研究。其次,随着互联网普及,旅游调研方式更加多元化,以新理念为指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站在旅游未来发展的角度,预测旅游趋势的变化,提供真实、可信、有理有据的数据支撑,使旅游产品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
大众时代的旅游,是“定居文明”向“移动文明”的螺旋式递进,调研深刻性、宏观性将对于未来旅游的发展以正确指引,从调研出发的行业解读,将更具发展导向。
中国旅游亟须专业性的大数据调研平台,为决策提供全方位科学指导,才不会陷入错误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