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电梯数量日益增加,电梯设备老化问题也逐步凸显。为了减少电梯事故发生,成都市质监局拟采用电子标签加手持机的方式,建设全市电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记者昨日从成华区质监局获悉,该区已率先开始试点建立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智能化管理
监察人员添“左膀右臂”
“该系统建成后相当于给全区6900余台电梯设置了一个‘安全管家’。”据成华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电梯安全监管系统成本低、见效快,将综合应用计算机控制、射频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物联网先进技术,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和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将原有分散的、难于监管的电梯维护保养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以解决传统监管人员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的问题,确保电梯安全运行。“随着电梯数量增多,监管人员少、监管手段落后等矛盾日益突出。增添了这种智能化管理模式,相当于帮监察人员添了‘左膀右臂’。”
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成华区电梯数量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区电梯总数已达到6900余台,占全市电梯总数10%以上。与电梯的快速增加相反,对电梯安全的监察力量却相对匮乏。目前,该区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仅有4名工作人员,担负着全区7900余台(套)特种设备(不包括气瓶、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工作,电梯管理人员和安全监察人员不足不仅会削弱电梯使用、维护保养的安全监察力度,也影响事故调查处理的效率和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同时,个别小区物业公司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低价维保单位,也为电梯安全埋下了事故隐患。据统计,2013年全年,成华区居民对电梯问题的投诉达239起,多为物业公司、维保单位与业主间的矛盾纠纷所引起。
统一建档
电梯也将有“身份证”
“这套监管系统采用的是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据介绍,成华区即将建立的电梯安全监管系统,由政府监管子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公共服务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政府监管子系统与现有的监察系统对接,建立电梯生产、安装、验收、使用、维保等基本信息库,政府各部门能共享信息资源,系统可对电梯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处理和存储,政府各职能部门可根据授权调阅数据信息,考核维保质连对事故过程进行追溯,确保监察客观、执法准确。企业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基础信息和电梯维护保养信息动态数据管理。公共服务子系统主要为公众提供电梯相关信息查询和电梯问题上报等功能。
“整个系统可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电梯故障,系统就会自动上传相关信息,并通知人员处理。”该负责人表示,系统建设过程中还将借鉴成都市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的成功经验,在全区所有的电梯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并建立统一档案,这相当于给全区6900余台电梯发放了一个“身份证”。维保人员和监察人员可利用配发的手持设备,实现对电梯维护过程的严格记录和巡查,保障电梯的定期维护保养,杜绝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