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的春节长假,在合家团聚、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之外,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充电、陶冶情操,也逐渐成为嘉兴市民一种新的过节方式。在这当中,有一部分市民甚至可以足不出社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天候自助借书、还书的便民服务,轻松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嘉兴市龙盛·右岸名邸西大门内的运河社区服务点,体验了一把“24小时街区微型图书馆”便利、快捷的自助借阅功能。
查看并确定想要借阅的图书—在指定位置插入借书证—旋转机器上的小门对准所选图书的书格号—按下“借书”键,根据流程示意图,仅仅不到3分钟,记者就成功从这圆筒型的自助借阅机里借到了自己想要的图书。记者注意到,“微型图书馆”主要以文学、漫画、小说、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普及型读物和少儿读物为主,充分迎合了社区居民的阅读喜好。
据悉,自2007年起,嘉兴市开始探索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总分馆制”模式,并将其作为落实“文化兴市”战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为主要特点的建设模式。2011年5月,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动了图书馆服务体系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中心馆、2个区分馆、6个县(市)总馆、57个镇(街道)分馆、72个村(社区)分馆、400多个流通站,并完成了图书馆RFID项目建设,开通了手机客户端移动阅读服务,形成了“中心馆—总分馆”、图书馆联盟、社会资源整合三重服务体系,构建了固定网点和流动服务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2013年5月,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东部地区17个项目得分第一、全国地区47个项目排名首位的优异成绩,圆满通过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
作为嘉兴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24小时街区微型图书馆”和“24小时自助微型图书馆”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把服务触角延伸至街道社区、深入到百姓生活,打通公共图书服务的“神经末梢”。
据了解,截至目前,嘉兴市已在运河社区、东栅街道完成“24小时街区微型图书馆”的部署,在市行政中心完成了“24小时自助微型图书馆”的建设。其中,街区微型图书馆运用的是单个机器,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可容纳80余本图书,可供3人同时借还,每次限借一本,可以重复操作。自助微型图书馆最多可容纳400至500册图书,每次仅供单人借阅,一次可借10本。
“在常规借还功能外,我们还在进一步与机器生产商沟通,尝试开通微型图书馆的预约功能。届时,市民不仅可在家门口实现图书借还和信息查询,还能进行图书预约。”市图书馆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图书馆文献借阅部工作人员还将定期对微型图书馆内的图书进行更换,并随时分析不同地区人群的借阅需求和喜好,摆放相对应类型的图书。在具体操作上,市民只要凭借市民卡在图书馆服务总台开通该项借阅便可使用微型图书馆。而2013年下半年办理市图书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借书证的市民可直接使用微型图书馆,此前办理借书证的市民则需在图书馆服务总台更换新卡。
“‘24小时街区微型图书馆’和‘24小时自助微型图书馆’是一个全新的服务系统,旨在为读者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公共图书服务。”市图书馆副馆长沈红梅表示,今年预计将有3个微型图书馆出现在禾城街头或社区。下一步,市图书馆还将在市区范围内进一步选点、布点,将这项惠民工程服务触角逐步延伸,深化完善服务体系,为更多市民带来便利,满足更多市民阅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