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公布了“2013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评选结果。以下10件大事当选:
1、《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金融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2、开展金融IC卡电子现金全国跨行圈存;
3、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
4、《中国银监会监管数据标准规范》全国试点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5、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实现云计算在金融生产环境的深度应用;
6、招商银行信用卡智能“微客服”平台投产运行;
7、中国银行打造移动化、服务型电商为核心的网络银行;
8、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信息化银行研究并启动建设工作;
9、中国农业银行BoEing系统成功实施;
10、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
详细内容以及专家点评如下:
1、《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金融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2013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金融行业标准(以下简称《金融IC卡规范3.0》)。《金融IC卡规范3.0》经过充分调研、技术攻关、标准修订增补、专家评审、广泛征求意见等环节最终形成。
《金融IC卡规范3.0》在2010年颁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版》(2010版)(JR/T 0025-2010)基础上,兼容最新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总结国内金融IC卡推广经验,并对小额非接支付应用功能加以扩展和完善,支持双币电子现金支付应用,规范了IC卡互联网终端技术要求,丰富了安全算法体系,适应了银行卡与移动金融业务发展需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
金融IC卡规范版本的升级,统一了金融IC卡加载公共服务应用标准,为金融IC卡进一步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推进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专家点评】
较之传统磁条卡,金融IC卡有三点优势:一是可显著提高用卡安全性降低业务风险;二是有助于提升银行专业服务水平,卡内高容量存储可记录持卡人的额度变化、消费状况及财务状况,便于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三是业务拓展性强,可带来更多潜在收益。
此次金融IC卡规范版本的升级,适应了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新要求,将有力推动IC金融卡的普及。2013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全面开始发行金融IC卡,金融IC卡发放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2013~2015年新发IC金融卡2亿张。
PBOC3.0标准发布为金融IC卡进一步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推进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的水平有重要意义。银行可以利用金融IC卡的业务拓展性,积极推行与非银行业IC卡(比如公交IC卡、社保卡、餐饮、旅游、电子商务、水电气物业)的融合,有效整合行业支付市场,提供各种潜在的增值服务,进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PBOC3.0标准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对小额非接支付应用功能加以扩展和完善,明确采用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此前由于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我国手机近场小额支付的发展。标准的统一将加速NFC智能手机的发展。中国移动与银联推出手机钱包业务,使用NFC智能手机可安装银行卡、公交卡、优惠券、加油卡等各种虚拟卡,并且绑定实体卡。一部手机可以绑定很多张银行卡,可在支持“闪付”的POS机上“刷手机”。目前全国有14个主要城市和8家银行支持NFC支付,银联在全国已经有超过110万台的支持NFC“闪付”的终端,未来还将增加,NFC的受理环境已经初步形成。目前NFC手机还不是很多,大约有十余种近千万部,2014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点评人:侯自强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委员)
2、开展金融IC卡电子现金全国跨行圈存
金融IC卡作为一项新型电子支付工具,随着近年来我国受理环境改造的完成,目前已可在全国的ATM和POS终端上使用,金融IC卡已成为新发行银行卡的主流产品,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电子现金功能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公交、地铁、超市、菜市场、出租车、门票等有快速小额支付需求的公共服务领域,也被越来越多的持卡人所熟悉和青睐。但目前由于具备电子现金圈存功能的终端较少,且商业银行的ATM和POS等终端尚不能实现跨行圈存,使持卡人不能方便地实现电子现金充值。为此,人民银行针对这一状况,组织各商业银行按“急用先行”的原则,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开展了电子现金跨行圈存。2013年7月,首先在上海、成都、贵阳、长沙、宁波等5个金融IC卡电子现金使用较普遍的城市开展试点,试点成功后于10月启动全国推广。目前,全国50多万台ATM已经基本完成改造,具备了电子现金跨行圈存功能。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的实现是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国务院信息消费有关要求,促进信息消费,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整合了银行资源、便利了民生,为持卡人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也将进一步推动金融IC卡应用的普及。
【专家点评】
电子现金应用是金融IC卡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重要内容。电子现金跨行圈存(充值)的便利性直接决定着金融IC卡在小额快速支付服务领域的应用效率和业务连续性。电子现金跨行圈存业务,可以增加电子现金圈存的便利性,有效提升电子现金的使用率和用户体验。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成都、贵阳、长沙、宁波等地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这项金融IC卡非接受理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将有助于促进金融IC卡非接商圈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IC卡受理环境,实现金融IC卡推广便民惠民的目标。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EMV迁移逐渐成为国内外公认框架性标准的背景下,金融集成电路(IC)卡推广应用已经成为银行卡产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追求更高安全与效率、提升服务能级的战略选择。以电子现金应用便利为突破口,加快金融IC卡推广应用步伐,对于提升银行卡应用安全与效率、助力银行卡产品服务创新、带动行业、城乡、政府信息化建设、撬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乃至实现“一卡通用”(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支付)、“一卡多用”(多个行业共用一张卡)的远景目标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点评人: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3、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涉及面广、影响大,其能否安全稳定运行事关金融稳定和社会生产生活。2009年底,人民银行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决定立足第一代支付系统的成功经验,引入先进支付清算管理理念和技术,进一步丰富系统功能,提高清算效率,拓宽服务范围,加强运行监控,完善灾备系统,建设适应新兴电子支付发展的、面向参与机构管理需要的、功能更完善、架构更合理、技术更先进、管理更简便的第二代支付系统。在人民银行的统一组织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协作,历时3年多,最终完成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并于2013年国庆假期期间圆满完成第二代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各项任务。截至目前,第二代支付系统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参与者业务系统交互正常,系统运行平稳,为我国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
【专家点评】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作为一国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支付清算领域的研究曾一度更关注包括信息与系统安全、组织与产品创新、技术完善与进步等主题。然而,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现代金融的跨越式发展,支付清算系统也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支付清算市场的健全与否,不仅关系到金融交易是否顺畅,以及资金能够更有效地在金融体系中流动,而且对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等因素,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冲击。此外,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支付清算领域的创新还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服务中小企业成长、支撑金融机构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等多重目标。
在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中,人民银行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建设进程加快,基本上达到了每年新建一个支付系统的速度。2013年国庆期间,央行二代支付系统的上线,进一步推动我国支付清算基础设施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其特点来看,可以支持参与机构一点接入、一点清算,适应了银行内系统数据大集中的发展趋势,为银行机构节约了流动性和接入成本;大额、小额、网银各应用系统间的技术松耦合,增加了参与机构对应用系统的自主选择权;支付结算方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优化,高效支撑了各种跨境、电子支付和金融市场交易,提升了支付体系整体竞争力。
二代支付系统上线,堪称中国金融信息化进程中的大事。如同道路、桥梁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一样,不断完善升级的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将成为支撑金融现代化、国际化的“主动脉”。
(点评人:杨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
4、《中国银监会监管数据标准规范》全国试点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13年银监会制订下发《中国银监会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简称“监管数据标准规范”)。监管数据标准规范从银行监管工作需要出发,结合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包含会计信息、交易信息、管理信息三大类别监管业务数据,内容覆盖表内外业务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个风险领域,全面、准确反映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银监会系统各级派出机构监管人员应用监管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分析发现大量疑点,通过统一核查和银行自查等多种方式取得良好成效。监管数据标准规范发布实施,不仅大幅降低监管应用门槛,为监管部门利用“大数据”拓展监管视野,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提供依据,而且还能够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展数据治理,梳理信息系统间的关系,完善自身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实施监管数据标准规范,发挥了标准化监管数据全面、准确、细致的特点,拓展了监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通过明确统一的监管数据标准规范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商业银行对照标准查找自身信息系统“数出多门”、部分关键风险指标缺失、各条线间数据隔阂、各应用系统之间关系不清、信息技术对业务支撑不足等问题,有效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取得同步发展。
【专家点评】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大数据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回顾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过程,最早是实验型科研,后来发展到理论型科研,近几十年发展到计算型科研,现在则推进到第四范式——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密集型科研。它的意义在于,使人们在未知规律的情况下,也能运用计算能力从大数据中发现规律并发挥规律的作用。历来在金融领域,无论是发现问题也好、进行决策也好,往往缺乏科学的根据,因此人们期望大数据可以为此提供帮助,例如在金融风险到来前预测风险,制定防范对策;在金融风险出现后化解风险,制定复苏对策等等。但是要运用大数据,前提是对数据必须有一套科学、全面、严格的规范,在这个意义上,2013年银监会制订下发《中国银监会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简称“监管数据标准规范”),应该说是为大数据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应用创造了必要条件,因而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留下浓浓的一笔。具体说来,监管数据标准规范发布实施,不仅大幅降低监管应用门槛,为监管部门利用“大数据”拓展监管视野,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提供依据,而且还能够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展数据治理,梳理信息系统间的关系,完善自身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最后,它就可以为大数据在金融业的普遍应用铺平道路。
(点评人: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
5、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实现云计算在金融生产环境的深度应用
2013年8月,建设银行新一代云管理平台成功上线,支持了“新一代核心系统”一期15个应用项目以及相关IT框架、平台、技术和安全组件的投产上线,创造了5个工作日内交付上千台虚拟化服务器的行业纪录。建设银行也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生产环境实现“金融云”的商业银行。
云计算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次巨大变革,金融业引入云计算技术已是大势所趋,但大规模的金融云仍是业内难点,尚无成功案列。建设银行以新一代信息系统的重构和优化为契机,立足实际量身定制,坚定地通过自主研发进行技术攻关,通过整合金融业的稳定性和互联网的敏捷性获取竞争优势,最终成功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并将其全面应用至全行IT基础设施领域,形成生产云、开发测试云、桌面云等,这在国内金融行业尚属首次。
建设银行云管理平台投产后,大幅缩短了从“周”到“分钟”的IT资源供给周期,实现了运维标准规范与操作流程的高度融合,显著降低了IT运营成本和运维风险,充分提升了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敏捷性,真正实现了“服务标准化、供给敏捷化、资源弹性化、管理自动化、管控集中化”的IT基础设施管理目标,从而确立了建设银行在同业数据中心的领先优势。
【专家点评】
在引起全社会极其广泛关注的背后,云计算被人们不断质疑是一种概念炒作,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将其比如为“云里雾里”。因为,人们没有见证到云计算带来的实在好处。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云计算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扭转了人们对云计算的偏颇的认识。快速敏捷部署、高效规范运营、自动集中管控等,一系列优点让人们不再怀疑云计算是未来发展趋势。
建设银行在金融生产环境成功应用云计算就是其中一例。该行通过自主研发,将云计算技术全面应用于全行IT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生产云、开发测试云、桌面云等,缩短了IT资源供给周期,实现了运维标准规范与操作流程的融合,降低了IT运营成本和运维风险,提升了银行业务敏捷性,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建设银行的这一举措,表现出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不仅引领了金融业IT技术的变革,也在将金融业的稳定性和互联网的敏捷性相结合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点评人:陈尚义 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
6、招商银行信用卡智能“微客服”平台投产运行
2013年3月28日,招商银行首推的信用卡智能“微客服”平台正式投产运行。基于IM渠道的智能“微客服”平台立足客户需求,满足新型服务体验,支持业务分流,并为未来的营销、增值服务等提供渠道保障。其总体目标是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客户使用习惯,打造一个全新客户服务新渠道,增加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客户接触点;同时依托此渠道,分流人工服务渠道的压力,降低客户沟通成本,最终凸显渠道服务效能,优化服务体验。
智能“微客服”平台分为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搭建微信智能“微客服”平台:完善基础服务功能,提升客户体验,扩大客户规模,缓解人工服务压力,实现客户自助业务咨询、办理,客户自助信息交互、主动信息推送等相关服务。通过平台为客户直接办理或引导分流业务。第二阶段实现通知平台业务的完全转移,降低与客户的沟通成本:在信用卡智能微信服务上线后,参照短信发送机制,根据短信内容的权益等级,逐步用微信替代短信,完成与信息推送后台管理系统、决策引擎、外围系统的对接,有效支撑各业务部门的需求。
智能“微客服”平台为促进移动互联科技与金融的高效融合探索了新路,为变革传统信用卡服务模式做出了新的有益尝试。平台上线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2013年5~7月实际报表数据测算,共计分流来电量625770通,节约服务成本625.77万元;能完成的服务项目为79项,占总服务项目的71%。
【专家点评】
招商银行一直踏着信息化浪潮走在中国金融信息化的前列,在移动互联浪潮刚刚兴起之际,就敏锐地洞察到了变化和其中蕴藏的商机,并采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了快速反应,抢占了移动金融的先机,引领中国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探索。
基于微信在移动互联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和IT技术优势,招行联手腾讯公司率先推出微客服平台。招行信用卡持卡人只要通过手机在微信对话框中进行验证后即可实现即时的交互服务。根据招商银行的战略规划,在微信客服平台上既可为信用卡用户提供即时互动、快捷高效的服务,又可以积累数据资产管理的技术和能力,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将来可以为客户开展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更多的服务。
微客服平台在让客户体验看似简单的服务背后,却需要运用最新的IT技术整合搭建复杂的后台。招行借用腾讯微信飞速的强势和海量用户的基础,打造了一个强强联手、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跨界合作的典范。微客服平台颠覆了银行现有电话客服为主的服务模式,表现出巨大的创新勇气和商业智慧,不仅引领了新一轮信用卡行业客服的变革,也将成为移动互联时代金融创新的一个里程碑。
(点评人:黄 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
7、中国银行打造移动化、服务型电商为核心的网络银行
2013年7月,中国银行把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网络银行建设与发展作为一项核心战略,成立网络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并以“中银易商”作为重要品牌,与现有银行体系统一规划、双轮驱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中国银行网络银行以“中银易商”平台为基础,着力于“搭平台、积数据、建生态、促转型”,重点提升产业链定制、银银合作、社区互动、网络跨境支付等能力;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产品与服务,形成具备自我成长并帮助客户成长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整合产业链与服务链资源,为实体经济中的产业链及小微大众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丰富移动支付产品布局,重点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等,推进海内外一体化发展。未来,中国银行将借助开放式的技术与业务平台,从易金融、泛金融、非金融、自金融等四个维度全力打造以移动化、服务型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银行,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公平、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全新互联网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网络银行建设是充分把握网络新时代及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也是传统银行业建立全新商业模式、为客户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重要尝试。
【专家点评】
移动互联网、宽带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互联网向各行各业的渗透,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3年突出的一个事件就是互联网金融。从“阿里小贷”到京东商城的“京保贝”,基于对线上交易积累的可用于衡量网商诚信状况的数据的分析,网商无需担保便可从网上申请到贷款,高效的融资平台其贷款成本可低至银行的0.1%,坏账率也低于银行。对银行更大的冲击是互联网投资平台,2013年6月下旬,阿里集团推出余额宝,目前余额宝开户数5千万,累计申购资金超数千亿元,与其对接的天弘基金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公募基金。2013年10月,百度理财与华夏基金合作发布“百发”,声称年化收益率8%。网易理财产品“添金计划”则宣称产品收益6%、加送5%。
与互联网金融主打碎片化理财、小贷和支付不同,中国银行着力构建移动化、服务型电商为核心的网络银行——中银易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产业链与服务链资源,为企业及小微大众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丰富移动支付产品布局,打造跨境电子商务,提升网络跨境支付能力。这既是对互联网企业“镀金”的应对,也是银行业自身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积极评价“中银易商”这一举措的同时,还希望银行业不仅将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渠道,还应深刻理解互联网思维,同时发挥银行业在监管和风险控制的优势,在未来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表现出更强的竞争能力。
(点评人: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8、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信息化银行研究并启动建设工作
当前,我国银行业信息化正经历向信息化银行的转变,信息化银行已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已成为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初,工商银行着手开展信息化银行建设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在下半年编制形成了《信息化银行建设课题研究报告》,标志着工商银行完成信息化银行研究并启动建设工作。
《信息化银行建设课题研究报告》提出了信息化银行建设的目标和特征、主要思路、配套措施和机制,明确了信息化银行建设的近期(2013年内)、中期(2014-2015年)和远期(2016年及以后)目标规划,并从基础建设、经营、管理、措施机制层面提出了25项具体实施任务。2013年9月,全行正式启动信息化银行建设工程后,按照任务分工,组织各部门细化完善中远期等阶段的工作目标、内容与具体计划,明确工作效果评估方案,加强工程相关组织推动和宣传工作,并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平台、集团信息库等年内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
【专家点评】
结合“十二五”时期经济金融改革趋势,利率市场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商业银行着手从多个方面推动实施转型发展将是其工作重心。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更加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创新对现代金融思维以及银行业发展轨迹的变革作用。
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之路已走过20春秋,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更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更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席卷全球,以云计算、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风起云涌,迫切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对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方式的认识。未来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银行业必须持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深化“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注重积累、整理、分析客户数据,以精准的客户信息定位引领精细化服务。从银行的信息化走向信息化的银行,这应当是历史赋予中国银行业新的使命。
(点评人: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9、中国农业银行BoEing系统成功实施
BoEing(Blue Ocean Engine蓝海引擎)系统自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经过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于2013年10月投产。成功投产后,该系统覆盖了对公和个人贷款、对公存款、现金管理、投资理财、系统内往来、贸易融资六大产品线,服务于700多万法人客户和4100多万个人客户,全行约83%的业务品种依托于BoEing,70%以上的外围系统对接BoEing。目前系统运行平稳,标志着支撑农行未来改革发展的业务平台已经形成。
BoEing系统由农业银行自主研发,研发模式在同业具有独创性——既满足了技术的先进性,又保证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BoEing系统以业界领先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整合了各类产品与服务,为提高农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一是基于灵活的价格参数配置以及账户设置,较好地适应了利率市场化需求,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二是系统能够全面、规范地记录交易数据和账户数据,为业绩度量和管理会计提供支持;三是整合丰富了客户信息,为统一客户视图打下了基础;四是实现了全行本外币清算一体化;五是统一了数据口径,改善了数据质量,为根本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奠定了基础;六是有效整合了多套系统界面,提升了柜面效率;七是加强了业务流程自动化控制,降低了操作风险;八是BoEing系统与IFAR系统在交易与核算上相分离,提高了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未来,随着BoEing系统应用的逐步深化,该系统将成为农行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蓝海引擎”。
【专家点评】
中国农业银行成功实施BoEing系统投产不仅标志了农行自身核心业务平台达到一个新高度,而且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自主研发达到自主可控、协同创新的新高度。如何既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积累与最佳实践、又结合当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同时还要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变革的前瞻性业务需求,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系统升级建设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一方面要求在管理上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精细化管理、流程再造等目标,另一方面要求在技术上通过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等特点支撑和驱动银行的业务发展。农行BoEing系统的开发与稳定成功的实施为同行业树立了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标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点评人:陈 钟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10 、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
为加快我国金融IC卡的推广应用,在人民银行的组织推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的支持下,中国银联(依托银行卡检测中心),积极开展金融IC卡芯片安全检测工作。2013年底,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评审。
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建成了国内首个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达到了CC和EMVCo授权实验室同等的检测水平,其中放射线注入、电磁操纵和其他非侵入式操纵等检测方法具有创新性。该项目实现了我国金融领域芯片安全检测方面的突破,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为金融业提供了专业权威的检测技术服务,为商业银行金融IC卡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将有效提升我国芯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专家点评】
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命脉,必需坚定不移地保障金融信息安全,而其中银行业的信息安全需求又最为突出。为此,国家大举推进银行卡向金融IC卡迁移。金融IC卡是整个银行信息系统的重要入口,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金融IC卡产品严重依赖国外芯片,难觅“中国芯”的身影,这对我国的金融信息安全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银联承担建设的“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历时两年建成,对于推动金融IC卡使用“中国芯”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国家信息安全特别是金融信息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我国具备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金融IC卡芯片安全攻防分析和检测能力,减少了对国外机构的依赖,降低了国产芯片技术信息泄密风险,增强了对芯片安全水平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是本项目通过为国内企业提供安全、高效、高水平的检测服务,帮助国内企业发现其产品安全技术缺陷并持续改进,促进了国产芯片安全设计水平的明显提升,突破了国外芯片安全技术壁垒。
三是随着多款国产芯片通过检测并在居民健康卡等领域试用,商业银行逐步改变了对国产芯片的看法,推动了国产芯片在金融IC卡的发卡使用,打破了国外芯片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此,“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项目的建成,是我国金融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必将为我国金融IC卡迁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提升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点评人: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