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可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相比支付产业链主体的一腔热情以及媒体的卖力宣传,实际用户数显得有些不那么协调。不过,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标准的确定以及移动支付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通,2014年移动支付将逐渐渗透入人们的生活。
“四大金刚”角力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从一开始的标准之争到现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争夺,说到底都是为了争夺主导权。和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产业链更长,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手机支付产业链涉及到运营商、银行、电商、终端厂商、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在这些主体当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中国银联被成为移动支付的“四大金刚”。
随着13.56MHz技术标准的确立,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又成为“四大金刚”争夺的又一高地。三大运营商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据了解,2009年中国电信就开始建立省级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对卡上应用进行管理。当然,中国银联不甘落后也建立了银行体系的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表示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是提供卡片管理和各类应用发行的服务平台,是用户和商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不过,融合是趋势,统一是必然,移动支付可信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更是重中之重。据媒体报道,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英文简称“MTPS”)已于2013年底建成并通过了验收评审,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7家机构的企业TSM已系统级接入试运行。
运营商定制终端NFC成标配
“2014年1月起,中国电信新上市的3G终端,将逐步实现全部机型支持NFC。4G时代的天翼终端将全部具备NFC功能。”中国电信总经理杨杰2013年11月在“天翼手机钱包”业务上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很好的诠释了未来手机终端的发展方向:NFC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
2014年中国电信预计支持手机钱包的天翼手机机型将超过40款。此外,中国电信在2014年年初还要推出3000万张支持NFC的UIM卡。在2014年中国电信终端产业链年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也表示2014年将聚焦近场支付(NFC)、易信、翼校通、智慧家庭、智慧企业、智慧商户等重点产品。“千元以上的手机都将支持NFC功能。”
2014年2月份中国移动与上海地铁和浦发银行三方在地铁、通信、金融领域进行了一次跨界合作与创新突破,对原中国移动“手机钱包”进行升级,将手机卡、银行卡、地铁支付三合一,推出全国首个融合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地铁出行的移动支付应用服务。“2014年中国移动新上市的手机将逐步默认具备NFC功能。而且,国内客户换机平均周期为23个月左右,所以预计未来2-3年,NFC手机将成为客户标配。”中国移动中移电子商务总经理范金桥表示。
2013年通信展期间,中国联通同时发布了其“手机钱包”业务,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表示中国联通2000元以上的集采产品都将支持NFC功能。
2014年两会期间,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郑杰的提案再次掀起了业界对“移动支付”的讨论。他表示,移动支付应加快近场支付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NFC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近场支付服务的可用性,扩展完善近场支付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