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准确理解智慧城市内涵 强调软硬件应用与创新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4-04-09 14:28:34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随着各省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崛起,对于智慧城市概念、发展价值等方面,我们有必要了解。

  一、准确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

  至今业界对智慧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智慧城市建设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有必要厘清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基本要素,避免造成思想认识混乱,误导智慧城市的发展实践。当前,各地都在加快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步伐,笔者认为,部分领导和专家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智慧”通常定义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可具体解释为把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的各类信息,通过神经传导,经过大脑分析、判断,并给予及时反应处置的脑力活动过程。

  智慧城市和各种智慧应用当然也包含了感知、传输、处理、控制、执行等关键环节,而它们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支撑,实现以城市为对象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地域空间的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功能,即涉及了感(数据采集)、传(数据传输)、知(智能处理)、控(控制执行)以及用(应用推送)等核心环节。因此,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架构设计、功能层次以及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都应该包含这些要素。

  二、智慧城市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定位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提升现代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即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和民生保障能力,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体现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利用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这是智慧城市的经济价值。智慧城市建设本身不是目标,而是手段和过程。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决不能为了建而建,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切实解决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民生发展等领域的难题和通病,解决城市经济转型中遇到的瓶颈。在智慧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价值取向和发展定位是有不同侧重的。

  三、智慧城市的融合创新

  智慧城市是技术、应用和服务融合创新的产物,融合创新是未来物联网、智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伴随计算环境由单机向互联网、泛在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演变,服务化、网络化、体系化、融合化、智能化和移动化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产业竞争态势分析,生态体系竞争已经成为ICT竞争的制高点,产业的垂直整合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加速兼并重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和驱动力。智慧城市融合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顺应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大趋势、竞争新态势。

  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重大技术变革和重要的商业机遇来源于感知技术与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社会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涉及了软件、硬件、平台、应用和服务,横贯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和用户体验创新。

  四、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

  技术发展产生一定的天花板效应后,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意义越来越大,未来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会产生决定性作用。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第一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和应用驱动,这时候成熟的、完整的商业模式并未形成,挖掘第一桶金并获得市场收益的是技术开发公司、产品厂商和解决方案企业,他们将在智慧城市发展前期占尽商业先机。

  但是,值得期待的市场爆发期来源于智慧城市的第二桶金,它来源于商业驱动,它的商业价值来源于基于智慧城市构建的各类平台所形成的低边际成本、强规模经济、强路径锁定等平台经济效益,当一大批第三方平台运营企业成功挖掘出商业价值,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培育出各类创新业态后,市场的爆发期就将到来。这时候第三方的服务平台成为主要商业形态,而产业链上受益的企业更多的将是各类平台运营服务商,这是智慧城市的真正市场魅力所在。当商业资本着重挖掘第二桶金时,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市场真正成熟了。

  因此,我们谈论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时,实际上更关注的是第三方的物联网平台运营企业、智慧城市平台运营企业的商业模式,目前这方面几乎仍是空白。只有探索出第三方的平台运营模式,才能培育出成熟的智慧城市的服务市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移动互联网领域中AppStore模式,云计算领域涌现的SaaS、PaaS、IaaS等新兴业态和创新服务模式,值得智慧城市的企业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也客观地看到市场的成熟度、商业模式的成熟度几乎和单体用户的规模大小成负相关性,移动互联网更多面向的是大众用户,云计算更多面向的是企业用户,而物联网、智慧城市面向的用户却是行业、领域和城市。因此,在评价商业模式、应用市场的成熟度时,移动互联网最为成熟,云计算次之,相对而言,物联网、智慧城市最为不成熟。

  五、国产关键软硬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和应用

  信息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的重中之重,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网络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目前,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底层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绝大部分基于国外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和高端服务器,国家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发展以国产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全国产整机为代表的安全可控的关键软硬件高度重视,在国家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政策、“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下,我国安全可控的关键软硬件产品在技术水平和产品成熟度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研发能力、产业化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安全可靠的国产关键软硬件在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推广,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直接关系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六、充分认识智慧城市的局限性

  在社会管理、城市管理领域,技术的作用有局限,不能无限地被夸张,制度、体制、管理等问题需要以改革来解决。一些技术专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智慧城市愿景,似乎智慧城市能解决一切现代城市中的社会、经济、环保、民生等问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城市管理领域,技术作用是辅助性的,技术作用是有限的。

  现代社会离开技术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技术从来不是万能的,技术有时候需要法律、伦理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范畴,是和生产关系交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技术发挥作用受到上层建筑的制约,有时候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暂时解决不了经济和社会领域问题,更多时候许多问题的解决超越了技术的范畴,需要制度、法律、管理、道德等规范。

上一篇:湖北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特斯拉Model S在欧洲被纳入车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