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消息,可穿戴设备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曾在去年发布报告称,2013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为14亿美元,而到2018年有望增至190亿美元。而市场研究机构IDC在今年早些时候也曾发布报告称,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900万部,而到2018年将会达到1.119亿部。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并不像Juniper和IDC这样如此看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未来,他们认为该市场未来的增速不会太快。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先驱企业耐克公司也在前不久宣布将会对FuelBand健身手环部门的硬件团队进行裁员,同时未来极有可能不会再对该设备进行产品更新,这表明耐克在该领域可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那么,对于一款可穿戴设备来说,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成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网易数码结合外媒的报道整理总结了可穿戴设备获得成功的10大因素,一起来看一下。
(1)足够智能
坦言之,目前已经很难再发现一款足够智能的可穿戴设备了,尽管有些可穿戴设备已经能够监测佩戴者的心率和健康状况,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类似智能手机的功能,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它们不仅能够安装海量的应用,同时还要能够随时随地取代我们的智能手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的,谷歌眼镜倒有可能成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一款产品。
(2)足够实用
目前究竟有多少可穿戴设备是真正适用于普通的生活的呢?这个问题尚且没有合适的答案。类似耐克FuelBand手环这样的产品能够在健身追踪方面为人们提供帮助,而谷歌眼镜的许多功能仍然是如今大部分可穿戴设备所不具备的。对于厂商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需要用事实来证明他们的产品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是实用的,是完全能够派上用场的。
(3)大公司的支持
目前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获得成功的公司大部分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广泛的软硬件资源,包括谷歌、三星和索尼等,他们往往可以在新技术上动辄就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来说,可能他们的创意会非常优秀,但是受制于资金和各种资源的缺乏,也很难真的做大做强。
(4)强大的软件支持
目前可穿戴设备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软件的集成。三星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4)上发布的智能手表Gear 2搭载了自家的Tizen操作系统,但是很显然这个开源操作系统不是太“争气”,导致三星计划在今年再推出一款搭载Android的Gear 2。可穿戴设备领域需要出现一个类似于智能手机领域中的Android或iOS那样能够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操作系统,目前看来,谷歌在上月发布的Android Wear有望承担起这个重任。
(5)能与其它设备进行整合
三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例如其在今年发布的智能手表Gear 2,就能够与旗下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机搭配使用,这其实也算是为可穿戴设备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由于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硬件配置并不高,功能也都比较单一,所以最好能与手机等其它设备进行搭配使用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6)第三方开发者的支持
目前市面上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第三方应用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对于厂商来说,如何让自己的设备吸引开发者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基于位置的应用,还是能够打发时间的游戏,第三方应用将会是一款可穿戴设备走向成功的重要拼图。
(7)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对于一款可穿戴设备来说同样重要,不管是三星的Galaxy Gear 2还是谷歌眼镜,用户都需要感受到从内二外的舒适感,如果人们觉得佩戴一款可穿戴设备并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那么这样的设备是肯定难以获得成功的。
(8)为用户提供实际价值
尽管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看起来“酷劲十足”,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设备是否拥有实实在在的价值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例如购买建设追踪器的用户希望能够利用它们达到健身的目标,而购买谷歌眼镜的用户则希望能够借此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所以能否为用户提供实际价值,也是一款可穿戴设备成功的关键因素。
(9)具备持久性
当用户在拿出一笔不菲的资金购买了一个可穿戴设备之后,大多都喜欢能够使用尽可能长的时间。这些用户可不希望可穿戴设备的产品更新周期也像智能手机那样快,他们更期待这些后设备能够长时间使用,但是对于厂商来说,肯定不乐意这样做,那么如果找到这其中的均衡点将会是一件需要厂商重视的事情。
(10)售价能被大众接受
不管怎样,售价仍然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要素,所以一款可穿戴设备要想打开销路,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一个大众能够接受的售价。尽管售价高达1500美元的谷歌眼镜一开售就被人们抢购一空,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开发者,而目前销售的谷歌眼镜也还不是最终的消费版本。所以对于一款想要获得成功的可穿戴设备来说,一定要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售价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