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的报道,耐克公司日前确认将会对负责可穿戴设备的“数字运动部门”进行“小规模裁员”,尽管耐克否认了此前关于裁撤FuelBand团队的报道,但很显然这家体育用品巨头在可穿戴设备领域遭遇了打击。美国科技博客Re/code日前发文称可穿戴设备经过数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到达一个瓶颈期,硬件已经成为多家可穿戴设备厂商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关乎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对目前市面上所有生产可穿戴设备的厂商进行排名,谁会排在第一名呢?答案可能没有。
作为可穿戴设备市场中的先驱企业,耐克公司在日前宣布已经对FuelBand智能手环部门的硬件团队进行裁员,同时耐克在未来极有可能不会再对该设备进行产品更新,这表明耐克在该领域可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其实不管是耐克这样的大企业,还是那些初创企业,他们在研发可穿戴设备时,都需要想方设法将各种传感器、电池和其它组件塞到一个小小的外壳之中,同时还需要确保该设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价值和吸引力,而不是在使用了一个多月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硬件问题由来已久。Jawbone曾因为第一代UP智能手环频频出现硬件故障而向消费者公开致歉,并为后者提供无理由退货;而Fitbit也在今年2月由于易引起皮肤过敏症状而对Force腕带进行召回处理。
以Lark为例,这家曾经以设计生产活动和睡眠追踪腕带的厂商如今已经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健身应用平台上面,而于2012年12月发布的Larklife智能腕带目前已经停产。“我们决定转型为一家面向智能手机传感器的软件公司,”Lark的创始人朱莉娅·胡(Julia Hu)介绍说,“硬件领域困难重重,我们需要协调和解决与供应链相关的各种问题,而这其中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所以并不适合我们这种规模的公司。”
事实也正是如此,可穿戴设备厂商在硬件领域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原因是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集成了一些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些功能对于他们已经足够,所以无需再去购买那些比较专业的设备。
比如苹果在iPhone 5s中内置的M7协处理器就能实现动作感应器的功能,而开发者也已经针对该处理器推出了大量比较实用的健身类应用。“运动追踪设备市场正在被智能手机和软件应用所占据,”美国医疗技术创业公司孵化器Rock Health的首席战略官马来·甘地(Malay Gandhi)分析道,“所以智能手机用户实际上已经拥有了类似于运动追踪器的功能,那么何必再去投资那些单一的运动追踪类硬件产品呢?”
运动追踪器厂商Misfit Shine的创始热桑尼·武对甘地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类设备就像当年的MP3播放器和GPS导航仪一样,它们的用途比较单一,那么未来就极有可能被其它功能更加全面的设备挤出市场,”他说道。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与真正的健身跟踪设备相比,智能手机的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比如你不可能将手机戴在手腕上在游泳池里测量自己游的距离,同时也难以持续监测自己的心率,但大部分健身腕带就能够轻松应付这些使用场景。所以甘地认为,未来健身追踪设备仍然会拥有一个面向运动员、运动爱好者以及减肥者等人群的相对小众的市场,至于能否得到主流大众市场的认可,目前尚不可而知。
对于那些独立的可穿戴设备来说,目前它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长期价值。很显然,可穿戴设备仍然没有进入到主流消费品的行列,有报道称美国地区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仅占全部人口的5%,最多不超过15%。
同时,市场研究机构Endeavour Partners在去年秋天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18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只有10%拥有与运动追踪器类似的可穿戴设备,但是拥有这些设备的时间越长,使用的频率就会越低,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用户目前已经不再使用这些设备了,三分之一的用户在购买半年之后将其束之高阁。
鼓励用户持续使用可穿戴设备涉及一系列的因素,这其中包括产品的设计、舒适度、易用性以及是否能融入到佩戴者的生活之中等等。此外,还需要考虑电池续航时间、功能设置的复杂度、数据能否实时同步、是否会引起皮肤病症状等。只有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之后,一个可穿戴设备才有可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对于大部分初创企业来说,他们并不具备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能力,所以最好还是避免涉足硬件制造领域,转而关注软件应用的体验和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界对于人类活动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越来越重视,许多公司都在试图通过对用户的身体状况、运动量、饮食和睡眠情况等进行量化数据分析,进而为其提供合理的饮食及健身方案,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不管是智能手机还是可穿戴设备,都拥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尽管目前可穿戴设备遇到了硬件方面你的发展瓶颈,但只要能够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未来仍然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