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运营商正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继4月11日广西联通推出基于沃易购平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易购金融后,中国电信近日也开通了翼支付的“添益宝”业务。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掀起千层波浪,运营商重资加码这一市场凸显对其的足够重视。而与互联网厂商不同的是,运营商发力互联网金融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自身移动支付应用发展,以支付应用来提升用户粘性。或者说,运营商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角逐,更多的是对移动支付业务的盘算和谋略。
运营商进军互联网金融
在一片喧嚣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上,运营商们也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纷纷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
中国电信开通的翼支付“添益宝”业务成为近日人们议论的焦点。据悉,添益宝是中国电信翼支付联合金融机构等推出的理财产品。用户除了可以获得5%-7%的年化收益外,还可以再获赠4GB流量。此外,5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电信与渤海银行签合作协议,布局互联网金融。双方此次在金融业务、综合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为客户提供手机支付、话费充值、生活缴费、在线商城、掌上理财等服务。
而上月初,广西联通在第三届沃联盟春季交易会上也已推出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易购金融。据广西联通总经理鲁东亮介绍,易购金融以运营商对代理商经营行为大数据分析和未来收益预测为基础,联手上游供应商和商业银行为代理商提供信用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鼓励代理商扩大再生产。
其实,此前就有消息传出,中国电信与嘉实基金、中国联通与工银瑞信基金、中国移动与汇添富基金都在商讨合作。而近日运营商“添益宝”、“易购金融”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推出,一方面使得用户既得收益有了保障,另一方面理财产品收入可直接用于支付通信费。也就是说,用户在用理财产品时可以一边投资一边支付,显然,这对运营商自身的移动支付应用发展,提升用户粘性有极大的正面效果。
移动支付卡位战
运营商理财产品的出现,归根到底是运营商为了推进自身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并最终以支付应用提升用户在网粘性。
早在2011年12月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子公司就均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三家子公司分别为: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G牌照发放后,中移动更是推出“和包”支付品牌。中国联通方面,其“沃支付”也已上线,该产品主要是跟中国银联合作。随着4G开启,第三方支付成为今年运营商的主攻点。
不过,纵观近年来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可以说其处境颇为尴尬,可谓前有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等的阻击,后有银联等NFC线下支付挤压。
去年9月,支付宝公司推出“当面付”手机离线方案,手机没有网络一样可以支付;腾讯也推出了微信支付。据艾瑞咨询统计,在2013年的移动支付格局中,支付宝大概占了75%的份额。可以说,目前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很大的优势。
此外,各大银行、银联亦紧追不舍。包括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中信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都已经试水近场支付模式。客观来说,近几年在NFC移动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凶猛,央行、银联等力推NFC发展,这使得运营商的近场支付市场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各方势力攻守交锋早已是风云迭起。
运营商NFC模式待解
当前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布局的主要方向还是NFC近场支付。尽管国内网络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但互联网金融依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全民狂欢,并对整个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而运营商NFC模式则起大早赶晚集,个中原委颇值得运营商深思。
2013年,国内三大运营商联合银联、银行、公交、手机商、芯片商等相继推出基于NFC近场支付的手机钱包业务。中国移动旗下中移支付公司副总经理贺新初近日透露,为普及NFC终端,每卖一台NFC手机,中国移动总部会给30元的补贴。同时,在移动4G时代,中国移动将加大对NFC的应用投入,中移动总部已发文确定4G卡默认要绑定NFC-SIM卡。而中国电信在其2014年产业链大会上表示,在NFC产品上,中电信的目标是新增600万手机钱包,民生应用达3000万;此外,4G机型均需支持NFC,2014年,中电信将新增4G终端约90款,实现4G终端销售3600万部。联通正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广NFC手机钱包,个别省市已启动NFC手机钱包专用SWP卡采购。
本质上而言,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手段。特别是NFC业务对运营商意味着更多可能。在4G大潮中,运营商只有实现移动支付与智能终端及其他移动应用的充分融合,才能在流量经营以及移动互联网商业化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才能避免日益严重的“管道化”危机,从而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而这其中,运营商开拓移动支付市场,必须有合作和交流。NFC安全性高、适用场景多,借助这些优势,运营商大力发展NFC业务抢时间窗也不是没有胜算。最为关键的是扩大同盟范围,扩大NFC应用范围,同时打通运营商自身的账号资源。
4G时代,移动支付只是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中一个环节,运营商在接下来的道路上若要继续探索新出路,还需做更多努力和有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