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银行系或助NFC成移动支付下个爆发点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时间:2014-07-31 08:25:35
随着国内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支付技术的日渐成熟,移动支付渐入佳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入侵者”在移动支付市场上一枝独秀。如今,传统的银行系再难以作壁上观。两股势力将掀起怎么样的攻防战,业界相当期待。
关键词: NFC 移动支付 银行

  移动支付蛋糕的瓜分战愈演愈烈。

  近日,微信最新版本在苹果商店悄然上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腾讯为其新增了“零钱”转账功能。这意味着,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我的钱包”(原“我的银行卡”)中的“转账”功能,直接向好友发起转账,每天限额为两万元。

  巧合的是,新浪微博也正在测试微博支付转账功能。有报道称,从今年7月下旬起,所有微博账号在通过申请和审核后,都将具备收款和交易的能力。由于新浪微博支付转账功能是和支付宝绑定,而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间有着投资关系,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一举措的背后推手实为支付宝。此外,在去年的这个时期,新浪旗下新浪支付公司获得了央行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两大互联网巨头在移动支付领域同时发力,惹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相比之下,以银行系为代表的另一股势力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力则相对低调许多。中国银联早些时候就联合芯片制造公司恩智浦、三大运营商以及中兴华为等产业链各方,共同发力移动支付,并将陆续推出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合作的手机移动支付平台。

  随着国内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支付技术的日渐成熟,移动支付渐入佳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入侵者”在移动支付市场上一枝独秀。如今,传统的银行系再难以作壁上观。两股势力将掀起怎么样的攻防战,业界相当期待。

  互联网大佬竞风流

  围绕着移动支付,阿里巴巴和腾讯在2014年伊始就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开年大戏。

  在去年投资嘀嘀打车之后,腾讯在今年1月迫不及待地启动对用户的补贴优惠。只要用户和出租车司机使用嘀嘀打车软件,并使用微信支付,就可以获得一定费用的返还。有数据显示,在启动补贴的77天内,嘀嘀打车用户从2200万增加至1亿,腾讯为此豪掷14亿元人民币。

  很快,在2013年投资了快的打车的阿里巴巴也联合支付宝启动了补贴活动,在全国40个主要城市同时展开。

  打车软件集体“发钱”正让用户乐不可支之时,支付宝在传统的小年夜(1月23日)推出了一个相当讨喜的功能——“发红包”和“讨彩头”,不过,由于这项功能无法分享到微信或其他社交媒体的朋友圈中,它并没有受到广泛关注。还让支付宝始料不及的是,支付宝的“发红包”最终为他人做嫁衣裳。

  三天后,腾讯财付通在微信推出公众账号“新年红包”,用户关注该账号后,可以向好友发送或领取红包。由于依托微信和朋友圈的强大社交纽带,“微信红包”一炮而红,也成为2014年春节最应景的欢乐事件之一。

  通过打车补贴和微信红包,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几乎在转瞬之间形成对支付宝钱包的追赶。而这背后,正是移动支付的勃兴。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328.8亿元,环比增长112.7%。其中,移动互联网支付增势迅猛,占移动支付整体比例已高达98.5%。

  在艾瑞咨询分析师宋杨看来,移动支付的增势主要来自互联网支付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越来越看重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相继推出如打车等场景应用,增加用户数量和黏性;二是个人用户端移动互联网支付习惯已经逐步养成,并有支付习惯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

  “主场”失利

  互联网企业这边厢在移动支付领域激战正酣,但以银行系和运营商为代表的传统支付领域的领头人却显得相对落寞。

  与互联网企业的移动支付不同,中国银联主导的是基于NFC的近场支付,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中国银联主导制定的13.56MHz标准和由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并存。直到去年,经过漫长的博弈,以中国移动为首的通信阵营和中国银联达成共识,确定采用银联主导的NFC标准。今年5月1日起,基于NFC的移动支付的5项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

  正是因为标准之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尘埃落定,也导致中国银联、电信运营商、硬件厂商等产业链上各方未能全身心投入。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李烨就此指出,远程支付遥遥领先NFC近场支付的个中原因,就在于整个产业链的纷繁复杂。如从运营商角度看,需要对手机生产厂商,芯片设备厂商有非常好的控制力,从银联角度看,需对所有的终端进行高成本改造,需要花资金和时间去推广使得用户接受,产业链中的每家能获利多少,付出多少,都需要多方协调。

  恩智浦全球执行副总裁史蒂夫·欧文(Steve Owen)就坦言,国内NFC支付之所以发展缓慢,很重要的原因是产业链上各方利益切分不均而导致的。

  不过,在面对互联网企业在自己“主场”上的肆意妄为,中国银联以及银行、运营商开始联合发力对付“共同的敌人”。在今年5月的中国银联NFC全手机产业峰会上,银联方面表示将扩大TSM平台(可信服务管理)的机构接入规模,在今年计划完成100家承接银行的合作。此外,在原本支持的中国移动的NFC-SIM基础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有望在下半年发布相关产品。

  硬件厂商亦看到NFC的美好前景,开始积极投入热情。6月,步步高旗下品牌手机OPPO与恩智浦联手,实现一卡通手机NFC支付公共交通的电子票务功能。用户凭借NFC手机在中国35个城市都可使用该功能,年底预计推广至60个城市。

  虽然产业链上的各方都开始积极推广NFC手机支付,但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NFC的大环境固然得以改变,这需要用户换NFC手机、用特定SIM卡,还要到营业厅开通支付业务、在特定的POS机上刷卡,远不如二维码等支付方式方便。

  NFC的未来

  尽管银行系与电信运营商冰释前嫌,试图共同在自己的主战场夺回话语权,不过现实情况是,互联网大佬们已经在该领域小有根基。

  以支付宝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沉淀巨大的用户和数据。2013年底,支付宝实名账户近3亿。除了用户数量上的优势,互联网公司的移动支付更有着广泛的支付场景,涉及打车、购物、餐饮等各个O2O行业。最终,移动支付形成交易循环。

  对此,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指出,移动支付发展速度很快,但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移动电商,这一轮移动支付的竞争中,互联网公司的收益会最多。而对于银行、银联等,移动支付由于没有丰富的移动购物场景的加入,略显劣势。

  不过,李超也指出,未来NFC肯定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各界广泛看好的一种支付方式,当大家更加关注资金安全性和便捷性时,它代表一种新的支付手段和技术甄别,有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支付下一个爆发点。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钱海利亦是NFC的支持者,他认为未来移动支付将出现百家齐放的局面,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可以嫁接更多商业模式。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至上,虽然很多企业布局移动支付本意是增加功能,方便用户,但用户关心的资金支付安全,企业布局移动支付的前提应该是保证资金安全。

  NFC在功耗、便捷性、精确度、安全性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其成为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大有可能。

  有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NFC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100亿美元,2011年至2016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近40%。

  多年来,由互联网大佬们唱主角的移动支付,有可能让NFC厚积薄发。

上一篇:Android再曝新签名漏洞 可伪造网银APP 下一篇:NXP CEO认为NFC SE安全元件将继续拥有强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