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近场通信)进展屡屡受挫,显然并未打击电信运营商推进NFC落地的信心。继中国移动升级NFC支付类产品“和包”后,日前,中国电信又提出今年NFC卡片发行量超过2000万张的预期目标。尽管运营商如此不遗余力推进NFC,然而受制于用户需求有限,产业链整合难度系数巨大,再加上来自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应用内支付的冲击,NFC普及落地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NFC落地进展缓慢
日前,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国电信手机钱包平台已建设完成,中国电信在新上市的手机终端里也几乎全部预置了NFC手机钱包。
无独有偶,中国移动在推出依托NFC技术的支付类产品“和包”后,又推出了首款通信理财产品“和聚宝”,未来并有望将和聚宝账户与NFC支付业务联系起来。
电信运营商如此动作,无疑是为了加快NFC落地的步伐。事实上,NFC这一技术在国内已出现数年之久,通常我们所说的通过刷手机乘公交、手机刷门禁、手机刷POS机小额支付等应用的就是NFC技术。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都不同程度地向NFC发起冲击,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三大运营商向NFC发起的最近一次冲击是在去年。2013年7月,中国移动在北京地区联手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推出了“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持中国移动此SIM卡的用户可刷手机乘公交或地铁。
紧接着两个月后,中国联通则在国际通信展上高调发布了手机钱包,合作伙伴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主流金融机构,以及三星、索尼、华为、小米等数家手机厂商。同样在2013年,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也在公开场合提出启动NFC试点,并进行规模投放NFC卡。
一位接近三大运营商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电信运营商的NFC业务推出近一年时间,市场表现平平,进展相当迟缓。这一点从运营商一直未公布NFC用户数量也可见一斑。用户对刷手机乘公交、小额支付等并未形成刚需,这也意味着NFC很难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手机用户之所以不愿意办理NFC业务,一方面是因为换卡麻烦、话费增加,另一方面担心手机丢失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及信息泄露。
受应用内支付冲击
NFC国内发展缓慢,面临外部环境的重要挑战来自于以手机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应用内支付方式。从近几次支付宝及微信的升级更新中可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在小额支付等方面对NFC功能起到了替代作用。
据支付宝相关负责人透露,早在数年前,该公司对NFC进行了深入的跟踪与研究。NFC最大的特点是需要硬件的支撑,除了智能手机,还需要支持NFC功能的POS机。然而,国内大多智能手机还并不支持NFC。在尝试过后,支付宝才知难而退,开始从软件来做移动支付。
同样,在腾讯微信近一段时间的更新升级中,也重点在微信支付的功能增加和捆绑上下了一番功夫。用户在微信内即可实现话费充值、打车、京东购物、买电影票、信用卡还款等小额支付功能。
有观察人士指出,无论是手机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均支持条码支付和二维码支付,用户只需“扫一扫”即可实现购物支付,整合过程非常便捷,而且中间不需要用户支付额外的任何手续费用或月租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果用户要使用三大运营商的NFC支付类产品,一来需要去营业厅更换支持NFC的手机卡,二来手机钱包每个月需缴纳5元左右的月租费。显然,这种模式在强调免费和扁平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疑略显滞后。
更为重要的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在试图打通线上与线下,用自己的支付平台改造大大小小的商户,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支付宝与银泰商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用户在银泰消费时可采用支付宝钱包付款。无独有偶,微信POS机入驻商家,用户在店内消费无需使用现金,利用微信支付即可购物。
不难看出,电信运营商不仅在传统语音、短信业务上受到了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在NFC方面同样遭遇挑战。或许更应该引起运营商警惕的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钱包和NFC并非对立,二者也在向NFC布局,欲进一步实现O2O打通,由此电信运营商或面临主导权丧失的危险。
终端短板待突破
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在NFC领域狂飙突进的拦路虎就是终端设备的不给力,包括苹果iPhone、华为P6等主流的机型并不支持NFC。
“厂商对NFC热情不高,并非存在技术障碍,更多的是因为NFC产业尚未爆发,NFC功能大多情况下沦为手机的鸡肋。”业界通信专家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已有包括酷派、OPPO、小米、HTC、三星等品牌的部分机型支持NFC功能,但据不少用户反馈,他们几乎没有用过手机的NFC功能,也并不清楚该功能的具体使用方法。
国内某主流厂商相关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该公司认为到2016年前国内NFC发展的空间并不大,因此在智能手机新品中也没有往NFC功能上花费力气,除了运营商定制要求配备NFC功能的。待到产业真正爆发时,再加入NFC战局也并不算晚。由此可以窥见手机厂商的一种普遍心态,也就不难理解很多机型不支持NFC的原因了。
最典型的要属拥有大量“死忠粉”的苹果iPhone,iPhone季度销量在3000万部左右,由于iPhone不支持NFC功能,运营商在数次的刷手机乘公交等NFC业务中,“果粉”们无法享受,在客观上将庞大体量的“果粉”排斥在了NFC之外。
专家指出,NFC终端匮乏已成为制约其普及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一方面,支持NFC的终端数量、品牌、机型占比较小,另外NFC芯片供应商数量也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三大电信运营商竭力推进,恐怕也只能有心无力。
不过,一个利好消息是,随着4G时代的开启,中国电信等已开始要求终端厂商标配NFC功能,这有望突破终端方面的瓶颈,推动NFC支付的加速落地。
产业链整合难度大
或许,令电信运营商更为头大的是,NFC的普及绝非一家企业能做成的事情,必须集结全产业链的力量去推动,涉及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银行、交通系统、芯片厂商、系统集成商、POS终端商、卡组织及行业监管机构等多方力量,整合的难度系数之大可以想象。简单来说,让用户习惯性地把手机“变成”各种卡——门禁、银行卡、会员卡、优惠券、身份证等来用,必须产业链的各方实现无缝协作,平衡各个利益方,还要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NFC作为近场通讯技术,自然对硬件的要求较高,这意味着在用户刷手机实现门禁识别、购物支付等功能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硬件均需支持NFC,并实现无缝连接。
仅以热炒的刷手机乘公交为例,用户需要拥有支持NFC的一部手机和一张SIM卡,手机厂商要做好终端兼容性与适配性的优化,而公交公司、地铁系统往往需要建立新的一整套IT支撑系统以支持NFC,并同时实现不定时的更新升级。由此,产业链的各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的博弈,这些因素也限制了NFC的推广。
不难看出,NFC要成为主流、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