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湖北荆门:明年起气瓶需装RFID身份证 否则不能充气
作者:周围
时间:2014-10-29 09:30:06
从明年1月1日起,如果你使用的是没有安装条码即没有“身份证”的气瓶,或者气瓶虽有“身份证”却超过检验周期未检验,到充气站充气时可能会遭遇尴尬:充不到气。同时,车用天然气瓶充气时也要守这个“规矩”。

  从明年1月1日起,如果你使用的是没有安装条码即没有“身份证”的气瓶,或者气瓶虽有“身份证”却超过检验周期未检验,到充气站充气时可能会遭遇尴尬:充不到气。同时,车用天然气瓶充气时也要守这个“规矩”。

  这是个什么“规矩”?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负责人介绍,荆门市正在推行气瓶安全信息化管理,对在用气瓶(含工业气瓶、车用天然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实行一瓶一码注册登记,通过建立气瓶电子信息库和网络监控平台,实现充装工作与气瓶信息识别的网络联锁控制。经过设备改造的充气站在给气瓶充气前,要对气瓶上安装的条码或电子标签进行扫描,经过扫描的气瓶信息符合标准才能充气。

  条码和RFID电子标签就仿佛气瓶的“身份证”,是判断气瓶是否允许充装的唯一标识,只有经过检验合格、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才能安装条码。这样能做到杜绝人为违规充装超期未检气瓶、超过使用年限的气瓶和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气瓶,有效降低气瓶安全事故风险。

  气瓶有了“身份证”,安全用气更靠谱

  受本身特性、存放场所及使用环境影响,气瓶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瓶体变形、腐蚀减薄、机械损伤、瓶阀漏气等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居民习惯于在冬季将气瓶泡在热水中使用、将气瓶倒过来使用,这些不正确的使用方式也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目前,荆门市各类在用气瓶总数约为18万只(包括工业气瓶、车用天然气瓶、液化石油气瓶)。按照国家对气瓶定检周期的规定,在用气瓶定检周期一般为4年,荆门市平均每年到期应检的气瓶数量应达到4.5万只左右。但全市近3年的实际检验气瓶数量分别只有1.0万只、1.3万只、1.1万只,定检率仅为22.2%、29.0%、24.4%。这表明,荆门市每年至少有3万只气瓶超期未检。这些存放于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的超期未检气瓶仿佛“定时炸弹”,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一些个体经营者设在居民小区的换气点,使用自制工具非法倒装;部分气瓶充装单位违规充装、逃避安全监管,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据了解,目前荆门市加气站的设备已经改装完毕,开始对液化石油气瓶加装条码,对车用气瓶安装电子标签。11月1日起,荆门市气瓶信息化管理开始试运行,从明年1月1日起,未加装条码或者电子标签的气瓶将不能充气。

  市民自有液化石油气瓶要托管或卖给充装单位,明年2月28日前装条码免费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第二十九条,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自有产权气瓶和托管气瓶。因此,信息化管理实施以后,市民要么将自有气瓶直接卖给充气站,要么将其交给气瓶充装单位托管。

  气瓶托管,就是居民与气瓶充装单位签订《气瓶托管协议》,将居民自有产权气瓶委托给气瓶充装单位集中使用,统一管理,充装单位负责向居民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且气瓶托管不得收费。托管后,气瓶定期检验及检验费用均由充装单位负责,居民仍然拥有气瓶的所有权及法定使用年限内的使用权。如果将自有产权气瓶出售给充装单位的,由居民与气瓶充装单位协商办理。无气瓶的居民则可以直接向气瓶充装单位或其供气点租用气瓶。

  为避免管理混乱,市民将自有气瓶托管给充装单位,经检验合格、安装条码后,被托管的气瓶只能在受理托管的充装单位充装,而不是到任何站点都能充装。相比之下,将气瓶出售给充装单位、租用气瓶显得更为方便。

  为调动居民的积极性,顺利推动气瓶产权转换和托管,2015年2月28日前,全市民用气瓶条码安装享受免费政策,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担。气瓶使用登记及条码安装由气瓶充装单位向湖北特检院荆门分院申报办理。

  车用气瓶要装电子标签,还要换证

  自2006年荆门市推进“油改气”以来,目前几乎城区所有出租车都已使用天然气。由于车用气瓶中的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工作压力高达20兆帕,其压力是液化石油气的20倍,是一般锅炉蒸汽压力的20至200倍。这些装在汽车后备箱里的车用气瓶如因管理不善、不及时检查出现泄漏,易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

  截至目前,荆门市登记在册的车用气瓶有5000多只。与居民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瓶一样,车用气瓶要在明年1月1日前加装电子标签,否则无法充气。

  为了规范车用气瓶使用,加强车用气瓶安全管理,荆门市车用气瓶使用前需申请办证。目前荆门市正在对车用气瓶使用证进行更换。原来的淡黄色《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是一张淡黄色卡纸,更换后的新证则是有绿色封皮的《湖北省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更易保管。如果2015年5月1日前不换证,车用气瓶也将不能加气。

上一篇: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同济大学落成 下一篇:全国26省份按照国家标准开展了ETC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