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这两类代表性产品。但是否有人想过,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会选择佩戴手环还是佩戴手表,可以肯定的是,在一般情况下,用户是不会同时佩戴智能手环跟手表。所以我们在考虑手环与手表谁将称霸“手腕”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两者的差异性。
从功能上来讲,几乎所有的手环都包括健身计步、睡眠监测、震动闹钟、来电提醒、卡路里计算“基本五项”,少部分手环产品支持心率测量功能。不过,概括来说,手环主要还是应用于运动监测领域。
智能手表从功能上来讲,我认为目前可分成两类:一是手机配件类,二是独立终端类。定位为手机配件的智能手表一般具备信息查看、来电提醒、和运动监测功能,一般没有GSM模块,所以不可以打电话,只是作为手机功能的延伸,此类智能手表代表有Galaxy Gear2。而作为独立终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GSM模块,独立于手机,可以直接用手表打电话,在kickstarter上有大量类似的手表众筹项目,比如Omate truesmart。
从解决方案来看,智能手环采用的主芯片主要为通用MCU,例如Cortex-M0系列。而手表主要采用AP,典型的方案就是LG Watch的骁龙400手机芯片。二者主芯片选型有差别的原因主要与其实现的功能有关,手环主要负责运动监测,功能较为单一,高性能的MCU足以应付,而手表所承载的功能要强于手环,部分手表集成GSM与GPRS模块,要实现这些功能,采用手机AP十分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的成熟,基于可穿戴芯片的平台也随之出现,例如君正基于JZ4772的平台Newton,Intel基于Quark的平台Edison。
从产品形态来看,手环和手表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显示屏幕和操作方式上。市面上大部分手环产品显示方式单一,要么就用几颗LED等显示相关信息,要么完全去掉显示设备,操作方式也极其简单,而且也只用于简单的功能切换,比如小米手环的单按键设置,fitbit通过连续轻敲切换睡眠状态。
智能手表的显示方式就丰富的多,采用最多的是LCD屏和电子墨水屏。LCD屏属于传统显示屏,技术成熟,价格便宜,但是高功耗,电子墨水屏可弯曲,支持16灰阶显示,但是夜视效果一般。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手环与手表特点明显,容易区分,但这种差异并不是绝对的,手环与手表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近日,微软发布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内置光学心率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陀螺仪等10个传感器,显示设备为TFT全彩触摸屏。微软此款手环不但有细致的健康管理功能,而且可以查看短信和接听电话,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功能,都逐渐趋向于智能手表。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什么是智能手环,什么是智能手表,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业内约定俗成,若厂商产品标称为手环,则定义为智能手环,标称为手表,则定义为手表。之所以在现阶段手表和手环还存在着差异,主要是由于部分技术障碍难以逾越,例如功耗和精度的限制。功耗不用多说,是整个移动设备行业的头等难题,而精度指的是手环手表等产品采集的体征参数的可靠性,尤其在移动医疗领域,数据参数的可靠性关乎人体健康,尤为重要。
倘若困扰可穿戴行业的基本技术困难被克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认为,在那时,手环与手表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更实在的领域。在移动医疗领域,手环和手表采集人体体征数据,并将数据传入云端,让专业人士分析,从而给出具体合理的调理方案,而不像现在这样仅仅是简单的计步和不准确的卡路里计算。同时,在移动支付领域,手环和手表产品也能有广阔的应用,通过内置NFC芯片,可以十分方便的通过简单的触碰完成支付功能,便捷有效。
在那时,佩戴在用户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不会再有严格的区分,因为二者不再是简单的手机配件或者健康监测产品,都会成为人体物联网云端的移动入口。以目前可穿戴产业的发展速度来看,这样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