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份市调报告显示,Apple Pay上线只有一个半月就拿到了1.7%的市场份额。当初那些看完苹果年度新品发布会、叫嚣着Apple Pay将颠覆支付行业的人又有了新的说辞。但事实上,能说出“Apple Pay颠覆支付行业”这句话的人,对于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可能只有寥寥,更别提细分后的支付行业了。
这是因为,Apple Pay并没有颠覆支付行业,它无法颠覆任何可见的竞争对手。事实上,如果用“颠覆”来评价Apple Pay的成功性的话,那么它根本就是一个失败的产品。
为什么?
Apple Pay——一次伟大的形式创新,仅此而已
Apple Pay目前最直观的创新,就在于在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上可以使用Touch ID来进行校验,能够给用户带来相当大的便利,不必进行短信校验、输入密码等在移动设备上更加繁琐的校验方式,更快捷地完成支付的过程。TouchID校验涵盖了Apple Pay的线下和线上支付场景,未来Apple Watch正式面市之后还将对于线下的移动支付带来更加方便的体验。
但这完全无法成为Apple Pay颠覆了谁的佐证。Apple Pay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由全世界市值最高的生活方式公司创造,依托于苹果公司的市场地位,成为了支付行业中一次伟大的形式创新,仅此而已。
Apple Pay通过TouchID完成了对支付密码的颠覆——这可能是它目前完成的唯一颠覆。它将密码这一加密层换成了指纹,增加了基于本机芯片内不联网安全机制所提供的一个免密过程。
但是,这样的所谓“颠覆”还有许多,只是它们不如Apple Pay被苹果和TouchID加上光环之后那么耀眼,这些在安全校验手段上下了小功夫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和公司值得我们记住,比如微信和支付宝都在用的手势解锁、支付宝的声纹支付、支付宝和Face++合作的面部识别,未来不排除有硬件可以支持虹膜扫描的支付校验形式——指纹、手势、虹膜、声纹、面部识别,这些都是加密层而已,只能说新的校验方式为移动支付带来了形式创新,谈什么颠覆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Apple Pay仍需要传统支付清算后端服务支持
用户通过Apple Pay进行的支付并非直接流到了苹果的腰包里。因为Apple Pay仍然需要支付业务链条中的诸多合作伙伴的支持。
和Square、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样,Apple Pay只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支付产品,是用户进行支付的一种直观方式。而在所有的互联网支付产品的表皮之下,整个支付清算行业还有三大层面存在,按照距离终端产品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分别为:支付网关、收单服务商和银行/卡组织。
1. 支付网关:简单来说,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支付行为需要被转换为金融机构的服务器可以识别的金融数据,而支付网关就是做这个事情的。在这个层面上,有很多非常热门的所谓“移动支付初创公司”,比如当红炸子鸡Stripe、被Visa收购的Authorize.Net等。
2. 收单服务商:用户在商户刷卡/刷Apple Pay消费的时候,收单服务商负责将这些资金在规定周期内结算给商户,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在中国通常收单业务是由银行直接完成的,而在美国由于互联网推动金融创新,银行已经基本退出了收单业务,现在最知名的收单服务商就是First Data。
3. 银行和卡组织:这个就没有必要过多介绍了。Apple Pay的消费通过刷手机/指纹校验完成,但资金仍然来自于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而银行发卡的时候需要遵守卡组织指定的协议和标准。这样的卡组织,在中国就是银联(有传闻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有可能成为银联之后的第二个卡组织),在美国就是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
在Apple Pay的开发者支持页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开发者想要在应用中加入Apple Pay功能的话,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中就有“选择支付平台”这一项。
那么,Apple Pay需要的支付平台,都有谁呢?有First Data这样的收单业务垄断者,还有Chase(大通,提供收单和网关),也有Stripe这样的支付网关新秀、Braintree这样的知名支付服务创业公司,以及已经被Visa收购的Authorize.Net等。
可以看到,这些合作伙伴里面有做收单的,有做网关的,当中既有创业公司,也有Visa、Chase这样的金融巨头。有专业人士就此指出,Apple Pay根本就不是一个颠覆支付行业的产品,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金融业高度发达且互联网化的国家,苹果几乎无法也没有必要再推出自己的支付网关和收单业务。现实情况是,虽然包括Square、PayPal、和Apple Pay等终端支付产品都在这个支付清算业务链条上有一定程度的延伸,但它们能够颠覆的可能只有自己所在的环节而已,也就是终端支付产品本身。
Apple Pay们无法撼动支付行业的原因,究其根本在于其无法撼动传统卡组织和银行的地位。在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市场,消费者习惯了超前消费,因此信用卡使用变得非常方便,整个体系非常成熟,发卡商和卡组织拥有着这些消费数据,也就可以说掌握了整个国家的消费习惯。
最重要的在于,这些地位较高的传统组织在发展成熟的同时,对创新高度开放:它们愿意接受向Stripe、Braintree这样所谓的初创公司来开放自己的下游业务链条。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这是一种合理的布局:我把利益输送好,也不会有人最终站出来说要颠覆这个业务链条,那样的难度太大了。这也是为什么PayPal做出了7、8成的市场份额,也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去取的新的成就了。
回到现在只有不到2%市场份额Apple Pay上面:Apple Pay诞生于这样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下,也就注定了它无法颠覆支付行业的命运——用一句大家已经见怪不怪的话来形容:如果乔布斯还活着的话绝对不会允许Apple Pay用如此缺乏颠覆性的身份存在着。换言之,Apple Pay没你们想象的那么有地位,它得到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欢迎的原因很简单:美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和iPhone的受欢迎。
Apple Pay还有机会颠覆支付行业吗?
这时候,只能恨Apple Pay没有诞生在中国了。否则,它没准能和支付宝一样在支付行业里风生水起,风卷残云。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移动支付这个概念,突然在近两年搅得中国金融行业波涛汹涌?和上面提到的美国正相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中国能起来,正是银行系统落后的倒逼所致。这背后的原因,你可以这样理解:中国银联是目前卡组织方面的单巨头,无法体会到美国多个卡组织在寡头竞争中被激发出的创新要求。
道理很简单,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进取心,银联忙着制订支付标准,大力推动NFC移动支付标准,搞出了一个银联闪付,但没人理睬。现在的情况,熟悉或不熟悉移动支付行业的人也都大概看到了。特别是到了2014年的双十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再次上演了去年的余额宝、红包普及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戏码,现在谈到线下支付,几乎没人会提银联,甚至大多数人都快忘了拉卡拉是谁,所有人都在讨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说个题外话:此前苹果CEO库克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D.Conference上遥相呼应的暧昧,让不少所谓的行业观察家像被触碰了G点一样,开始大呼Apple Pay颠覆支付市场——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Apple Pay作为一个终端支付产品,跟支付宝处在同一层面,说白了就是竞争对手的关系,难道人们还要指望支付宝和苹果在中国搞利润分成吗?
这件事情的后话就是,支付宝也在打通自己的收单和网关业务。现在蚂蚁金服带着一个二级市场跟阿里巴巴本体市值差不多的估值,由于业务牌照的关系没法在美国上市,因为盘子太大,国内市场可能没有这么大资金量,可能也很难在国内上市。未来的支付宝可能将减少对于银行和银联的依赖,有可能成为一家超级银行,就别提他对于Apple Pay有什么依赖了——TouchID又不是只开放给Apple Pay的。
要问库克和马云为什么暧昧?这个问题的正确答题姿势是:到了年底交业绩的时候,大家都需要搞点小暧昧提涨股价啊……
回到主题。考虑到国内传统金融机构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们的惧怕,它们对Apple Pay张开怀抱是有非常大可能的。有消息人士指出,银联和苹果的合作谈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Apple Pay明年和银联在一起有很多动作。但毕竟苹果是一家外资公司,产品层面和银联可以合作,收单和支付网关业务方面在现有政治经济环境下几乎没有可能。
综上所述,Apple Pay想要颠覆支付行业,太难。无论到哪个市场,和现有的上下游链条进行合作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