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 “环境保护‘绿坐标’颁奖暨环保创新案例发布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先生对技术创新获奖成果进行了综合点评。
熊跃辉说,创新已经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我国环境保护上的技术创新,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导向不明确。为什么要科技创新?创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认识还不够明确。人们通常认为,环境科技是为环境管理服务,而环境管理就是监督。实际上,这是把科技服务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狭义化了。
二是创新主体错位。由于我国目前科技创新体制尚不完善,我们的创新主体不是企业,而更多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的考核内容通常是发表论文、培养学生等,而能否解决问题不是研究人员考虑的首要目标。
三是科技创新缺少技术集成。我们过去一直注重单项技术的研发。比如,污水处理新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包括生物方法、物理方法、雾化方法等,但真正被社会广为接受、高效低耗的并不多。此外,做工艺的只停留于工艺阶段,而如何靠装备去实现工艺往往被忽略。
熊跃辉说,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环境保护杂志社“绿坐标”评选的技术创新成果中,发现了像江苏“1831”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的技术创新成果。 “1831”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了智慧环保系统,是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在环境治理中“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除此之外,获奖企业也积极地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当中,因为他们懂得,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出路。因为他们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内涵。在获得“绿坐标”奖的企业当中,积成电子“绿色智慧科技园区智能环保产业化项目”工程,已经形成具有积成特色、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智慧科技园区智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
熊跃辉说,安徽中科华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危废系统方案提供商和设备供应商,独有的危险废物等离子体热解处置技术,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代表了特种危险废物集中处理领域最前沿的高新科技及国家最高端技术。
熊跃辉说,天津壹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针对传统稳定剂的高交联度,难溶于水,使用不便且成本过高等难题组织科技攻关。通过引入吸水性基团单体共聚合得到兼具减水性的水溶性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对汞、铅、锌、镉、铜、镍等重金属均有优异的螯合稳定化效果,对垃圾焚烧飞灰等多种重金属污染类固废具有显著的协同稳定化成效。该技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使用方便、长效稳定、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一举打破日美等国对重金属螯合剂市场的长期垄断。
熊跃辉表示,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离不开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更离不开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只有以坚强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中国的环境才能得到真正得到治理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