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到底是什么?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物联网的新时代,照理说也更"智慧",但现在让大家搞不清楚的其实不是各种名词,而是物联网的定义──对一般大众甚至是大多数媒体记者(包括科技线)来说,对物联网最广泛也最没意义的解读是:如果某"物"能与某个网络链接,不管它有没有具备因特网功能,那就算是一个"物联网设备"。
问题的所在是"物"这个字,我们用它来形容任何一个无生命的个体,其实太模糊、忽略了真正有意义的讯息重点。我是在1990年代末期第一次看到"物联网"这个名词,它当时指的是一种利用RFID标签的"物品追踪"技术,就像每台网络上的服务器都有自己的位置,只要给予包裹、企业设备财产等每样东西一个特别的RFID卷标号码,就能被追踪。
后来到2004年,物联网被扩大解释为由IPv6衍生的无线通信协议6LoWPAN,也就是让特定的物品连上因特网、并拥有自己独特的URL识别位置;那些"物"通常是嵌入式设备,例如微控制器、传感器,或是不需要人工介入的机器对机器通讯设备。
目前在科技圈,物联网似乎意味着一个所有电子设备都能透过IPv6的TCP/IP通讯协议、以自己的独特URL位置链接在一起的连网世界;但实际上基于各种理由,并不是每样东西都那么具连结性,而物联网也开始被分为一个个子领域,例如工业物联网、大楼自动化物联网、国防航天物联网,以及消费性物联网。它们彼此之间的共通点其实并不多。
物联网被分门别类的原因之一,是TCP/IP通讯协议本身在设计之初,是要连结由人类操作的运算系统,其基本假设是根据人类的反应时间以及预期;而因为人类的操作是关键,所有的TCP/IP都是保证数据传递,在数据传递发生时不会过度关注。
这种原始设定对于许多应用领域来说是合适的,例如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健康/健身设备等等,因为这些设备与人类互动密切;不过因为TCP/IP基本上是异步,也是非实时或非决定性的,偏偏这些是很多嵌入式应用的关键需求,特别是在工业领域。此外在军事、航天应用领域,安全性则是最主要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