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以电子支付为主的新兴支付产业兴起,对以银行卡为传统支付工具的支付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亦给国际卡组织带来了巨大挑战。
支付行业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而手机移动供应商加入支付服务加速推动了这个趋势。央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的规模在2013年已经达到了1.6万亿美元,具有巨大的潜力。
第三方参与者越来越多,同时颠覆式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涌现,支付行业进入“新常态”,对于支付行业“老兵”Visa来说,如何才能在巨变中保持其领导地位?如何保持其业务的关联性和持续增长?
Visa北亚太区创新支付业务副总裁郑道永(Paul Jung)日前接受了财新记者的专访。
应对中国市场
财新记者:中国已明确放对外开放人民币清算市场,Visa对此有何考虑?
郑道永:Visa当然希望能够尽快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期待看到监管部门出台下一步更加细化的实施细则。
财新记者:在中国转接清算的线下市场,中国银联可能是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而线上市场支付宝可能是Visa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定价方面,目前中国有两个价格体系,一个是银联是按照发改委的行政限价,另一个是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支付企业是市场化定价,没有价格限制,总体而言,这两者的费率都远低于国际卡组织的费率水平。Visa进入中国之后,是否会降低费率?
郑道永:总的来说,Visa会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说向中国推出一些创新型的服务,更好的满足银行和商户需求;如果确有必要,我们也可能考虑费率的问题,会根据中国的情况来定价。关键在于确保所有与Visa合作的银行和商户的成功,这样才能谈的上Visa的成功。
财新记者:近年,在中国有数以百计的公司不断地进入支付行业,即第三方支付公司;但是有一个现象,除了支付宝等少数几家规模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并不盈利,为何还要进入这个行业?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郑道永:在国外也同样。2013年,美国支付市场就有900多家初创公司进入支付行业,这些公司并不是做支付业务出身的,背景都是做零售的,其转型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搜集消费者的数据,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交易习惯,他们的目标并不是通过支付产品直接产生收益,而是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其他的服务来产生收益。很多公司想做一些业务又不希望自己是一个银行资质,因为后者意味着很高的监管门槛,就通过第三方的身份来实现。
财新记者:未来使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用于开户或支付时的身份验证可能是趋势之一,这种技术在美国也很发达,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不普遍;近来中国的网络银行开始试点,业界在探讨是否可以不需“面签”以生物识别标识进行身份验证,在其他发达国家,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是否得以推广?是否允许开设独立的网络账户?
郑道永:身份验证非常重要,但如果涉及生物识别的一些项目,出于对隐私信息的保护,各个国家都有相关法律,一般是由政府来推动生物识别技术,而不是由企业来推动,比如这是我的指纹,怎么样能验证这是我的身份呢,需要有一个信任机制。
以Apple pay为例,其指纹识别的应用中,用户的指纹是只保存在手机端,而苹果公司并不持有。如果是公司持有个人生物识别的数据信息,监管方面会有很多障碍。如果把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金融服务,首先要有相关生物数据等基础;第二是必须用户授权,同意银行或互联网企业储存其指纹信息或人脸信息;第三是监管政策。
四方模式核心
财新记者:国际卡组织的生态模式里面,它的核心是“四方模式”,即通过卡组织的转接清算完成支付,支付机构是以商户身份,通过卡组织的收单机构或银行,连接进入卡组织支付系统中;但是在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直连银行绕开卡组织进行网络支付,即采取“三方模式”。为了规范这种打破现有规则的“三方模式”,中国的央行正在制定网上支付相关制度,您觉得“三方模式”是否可行?
郑道永:从各个国家监管环境看,很多国家非常关注金融交易,有严格的规定和准入门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非金融机构也有机会参与其中,关键看该国监管当局的举措,一般来说监管当局出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于金融交易所采取的监管措施和规则都会很严格。
“四方模式”迄今为止都被证明是运行得非常成功的,产品开发和服务本身都是基于“四方模式”为基础,而且这个模式不仅限于Visa一家,还包括其他的卡组织,如万事达、日本JCB均是遵循四方模式运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或许对银行目前提供的服务比如移动支付或网络支付不太满意,但是Visa毕竟对银行持有更高的信任度,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从Visa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给银行提供安全性的支付解决方案,建设相关的行业标准。
Visa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深深的体会到支付行业发展起来有非常大的挑战,包括安全性和服务质量问题、卡的交易和受理能力等,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对于Visa来说,安全是我们的重中之重,Visa强调“负责任的创新”,所谓负责任的创新,前提是守规则,就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依然要确保整个支付产业的系统声誉。
财新记者:在国外的支付市场,在Visa的四方模式中,Paypal是以商户的身份,通过Visa的收单机构接入Visa的支付系统,来转接银行卡完成支付。支付宝是中国版的Paypal,不过支付宝在中国的支付市场,扮演的是网上银联或网上Visa的角色,并不需要卡组织转接。那么未来Visa正式进入中国人民币清算市场之后,与支付宝是否有合作空间?
郑道永:首先Visa还是会坚持“四方模式”,如果支付宝坚持“三方模式”,Visa可能就很难找到与其合作的契机;如果将来可以合作,可以在两个方面为为支付宝创造新的价值:第一个是安全领域,Visa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安全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第二,因为Visa的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如果支付宝希望向国外拓展业务,即跨境转账方面,对全球各地监管环境的理解以及Visa遍布全球的合作银行都是我们的价值。比如,在跨境支付中, PayPal就是通过与Visa在全球各地会员机构的合作,较快适应当地有关的金融监管,比如反洗钱、外汇管制等的规定,使得 PayPal能够更迅速地进入并扩大其在当地市场的业务。另外,按照国外的监管政策,像Paypal这样的公司必须接受卡组织通过收单银行对其进行管理,以确保信用卡持卡人的用卡安全。
目前的支付解决方案都是把银行卡作为应用基础,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跨境交易,比如个人对个人的转账。如果从中国向美国转账,按照美国反洗钱监管的要求,跨境交易的资金转账往来,必须依托传统银行账户转账,不能通过个人账户类似支付宝的互联网账户直接转账。
财新记者:业界认为Visa领先的原因是始终作为支付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对此如何理解?
郑道永:不管是“四方模式”、 “三方模式”,最终都是让消费者有一个支付介质,这个介质不管是卡片还是手机终端,或者是虚拟账户,都需要能够非常安全、便捷、全球覆盖的完成支付体验。
Visa是整个行业的领导企业,必须要尽快对这些创新需求做出响应,来设定相关的一些标准,并且能让各方参与其中,应该有一个统领整个业界的统一的标准,而不是一种碎片化的发展;在业界的生态系统里面,一定要有一个维护生态系统的重点。而一个统一标准,对于支付行业的生态系统、保护消费者权益、安全性,对于各方包括银行、卡组织、消费者来说都是最有利的。